【綜合報導】中國福音會最新一期月訊報導了「中國基督教兩會2008年的消息」,其中包括了本年度的兩大事件,一是發布修訂兩會規章,二是辦理紀念神學思想建設十週年研討會。
一.修訂兩會規章
文中指出,此次修改《規章》(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章程、中國基督教教會規章)具有重要意義。修訂中最突出的內容,是添寫「信仰」一章,此章第五條表示「中國教會以整本聖經和《使徒信經》、《尼西亞信經》所歸納的內容為信仰依據。」並包含系統神學中三一論、創造論、聖靈論、教會論、聖經觀、人論、終極論及基督徒的倫理責任等八個方面。由於各方修改人馬來自不同宗派背景,除了上述最基本的兩份《信經》外,在神學思想無法取得更細部的共識下,為達「求同」只得放棄「存異」。
修改後的《規章》具體條列化,以符合法條形式的規範,是最重大的調整。至於內涵方面,其添寫「信仰」一章乃較為符合作為「信仰團體」的基協,與作為「人民團體」的三自會最大的區別,其目的乃增加對教務內涵的關懷。
二.辦理紀念神學思想建設十週年研討會
全國兩會擬於今年11月份舉行紀念神學思想建設十週年研討會。為此,全國兩會向全國同工同道徵文,徵文的主題是「神學思想建設與講台資訊」。論文範圍包括教會建設、基督教神學、基督教倫理、基督教文化等各個方面,如按三自原則辦好教會、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積極作用、樹立正確聖經觀、基督教倫理道德,以及如何把神學思想建設成果轉化為講台供應等等。
文中作者預期,此研討會基本上仍延續丁光訓的神學思想路線,具有政治考量,以愛國為前提,再提倡愛教,愛國必須先於愛教。作者最後提出,現今中國官方認可教會的神學思想路線是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不論其原動力是出於對國家要求的回應,或是意圖接合中國文化的考慮,都是偏向尋索與中國處境的相關性,自然淡化基督信仰的獨特性。
原文網站:http://www.cmi.org.tw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