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期間被關在集中營的神父被納粹策略性的釋放九天,納粹希望説服他向比利時大主教陳情,讓大主教接受納粹提出來的「新教會」政策。
苦難之中信仰立場與人性掙扎之間的張力,與兩個同樣受過神學教育,但社會政治立場相反的人(一個成為納粹,一個成為被納粹迫害的神父),對苦難、與納粹種族主義的辯論。
[本報消息]上週六下午,「信望愛資訊中心」在校園書房舉辦了一場北部網友會,藉由電影賞析──《第九日》從神學與信仰的角度出發,探討當今基督徒在面對苦難與抉擇時,會選擇順從上帝的旨意,還是屈服於現實。同時,該片導演試圖藉以「猶大」之名,並從個人在種族、倫理與信仰的周旋中,發出了「猶大之辯」的時代訴求。來自學術界的三位教授,分別就不同的觀點來細説箇中緣由。
葉仁昌:由苦難、抉擇與背叛交織的《第七日》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葉仁昌教授,會從苦難、抉擇與背叛三者出發,直言該片符合教會的態度與期盼;然而,真實的人生卻充滿軟弱與妥協,就「苦難」而言,釵h人會問為甚麼是我,但這往往是上帝的奧秘,愈問只會愈挫折的。第二,「重大的抉擇」,葉教授指出,「真正的困境乃是倫理困境。」而片中主角(Abbé Henri Kremer)陷入的困境,只屬「個人軟弱」與「信仰」間之抉擇,而不涉及第三人的情勢,這也是葉教授對該片感到可惜之處。
接著,葉教授提出了一個挑戰,「究竟上帝在不在?」在當時的納粹集中營裡,上帝的確不存在,上帝怎了會容忍呢?但這個挑戰具有兩面性,每當人在做壞事、縱情慾樂時,當然希望上帝不存在,但當人在苦難中,就往往會質疑上帝為何沉默。然而,上帝是無所不在的,不論是911現場、集中營,乃至凱道上,祂的確存在、只是(我們)不知道祂的計劃。因此,我們可以體驗上帝的同在,但祂的計劃卻是奧秘。
「倘若他妥協、寫了那一封信,那又會怎樣了,這樣代表他是賣主的猶大嗎?」葉教授揚言,倘若沒有設身經歷,根本沒有資格去批評。上帝總是憐憫人的軟弱,這正與該片所要塑造的強者形象相反。釵h時候,眾人的焦點往往集中在猶大身上,而忽略了彼得,他也曾經因為軟弱而否認、離開上帝,猶大會比彼得差嗎?葉教授反問道,「他真的不能進天國嗎?」答案是不知道,難道上帝只體恤軟弱的人,不接納那貪心、詭詐的人。
曾慶陛G終究是「種族問題」,也是現今我們面對的問題
接著,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長曾慶停訇癒A從更根本、更深層的問題出發─「種族問題」,以及由此而生的道德麻煩。「倘若摩西是埃及人,一切都會改變嗎?」曾教授問道。當今的問題不乏是「膚色」問題,仍是以民族來區分你我,但「民族」本身就是由國家建構、具體化的概念。曾教授表示,看了這部片子的感受,就是覺得人類還面臨同樣的問題。
曾教授眼中的神父Kremer,絶非是一個強勢的人,而是貪生怕死的人。釵h人往往會以軟弱作為藉口,而去逃避追求某些標準、依據。不論是Kremer本身,還是紅衣主教,他們都是軟弱的,但為何他會作出如此大膽的決定?人往往會訴之良心,但上帝真正的意思是甚麼,往往會讓人舉棋不定,關鍵在於時機。因此,曾教授勸勉説,作為一個基督徒,理應晝夜思想律法,並要經常維持、保守著。
最後,在回應葉教授對猶大的説法時,曾教授認為,彼得始終跟隨著主、並同受苦楚,而非逃避,他們兩者有著根本的不同。
蘇友瑞:「猶大之辯」的由來,是基於現實主義的思考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身兼心靈小憩藝文網站企畫副總監的蘇友瑞,他首先提出,在當時的情境下,有誰知道納粹不會成央A所以,必須設身處地來看。而「猶大之辯」這個觀唸的由來,是基於現實主義的思考,若Kremer當下沒有同意,豈不是成了罪人?...
然而,蘇教授認為,「十字架的事件」是一個共同參與的過程,是以「參與」為基礎,基督徒應盡心盡力地活出應有的形象,結果沒有人知道、只有上帝知道,而是非對錯也是由上帝來判斷的。
對「猶大之辯」的説法,蘇教授希望從盼望神學的觀點來看,在當時的統治環境下,若反對納粹軍官的要求,結果可能會造成基督宗教在德國絶跡,但是,蘇教授再次強調,參與本身是為神所悦納的。這種意圖與後果/責任的衝突,從宗教信仰的倫理來看,理應著重在「過程」上,就盼望神學的觀點而論,教授並不贊成劇中以現實主義塑造的「猶大之辯」。
最後,蘇教授強調「愛」的經驗,乃是參與、捨己的愛。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