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基督徒作家施以諾最近在其部落格發文《寫作侍奉的三個迷思》,仔細解開「寫作事奉的成關鍵在於寫」、「只有牧師和傳道人從事寫作侍奉」以及「寫作侍奉難得遙不可及」三個錯誤觀念。
首先,施以諾將話題焦點對正,指出「寫作」無疑是一種事奉、是一種改變人類歷史的事奉。《聖經》從舊約中所羅門王所寫下的《箴言》、《雅歌》,以至新約中使徒保羅所寫的眾多書信,都屬於寫作事奉;清末來華宣教士李提摩太所留下的許多文字作品,也是寫作事奉。所有的這些寫作,都改變了人類歷史,造福了近代華人社會。
針對「寫作事奉的成關鍵在於寫?」第一個迷思,施以諾以《標竿人生》的作者華理克為例解釋了基督徒作家的成
並不在於「寫」,而是在於「文行一致」。無論是在上帝面前、讀者面前,他們不只會看一個基督徒作家怎樣「寫」,更會看一個基督徒作家怎樣「活」。只有一位擁有令人羨慕的生命的作家,他的文字才會有説服力;只有一個有説服力的生命才可以引起讀者巨大的生命迴響。
「祂在意一個基督徒作家的內心,勝過於在意他書的銷售量。」施以諾勉勵基督徒作家們在注重操練「寫」的同時,也要一輩子不斷學習怎樣「活」的課。
很多人的第二個迷思是「寫作事奉是牧師、傳道人的事」,施以諾對此回應,這只是一個先入為主的看法。他本人就是一個精神科的治療師,還有杏林子、張曉風、張文亮等許多被上帝重用的基督徒作家,都不是牧師或者傳道人,而且甚至他們對社會的影響力和見證也遠超了牧者們。他指出,牧者的確有機會成為很好的寫作事奉者,但不是説「寫作事奉」就一定得是牧者的專利。
最後一個迷思「寫作侍奉難得遙不可及」, 很多人因為沒有信心可以寫出一本暢銷書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施以諾説,任何一種事奉,上帝所看重的絕不是「場子大小」,而是事奉者的「心」。即使是把小小的見證登上個人的部落格與人分享時;寫卡片或寫E-mail去安慰一個難過的人,去鼓勵一個灰心喪志的人時;即使是讀的只有對方一個人,但所「寫」的那篇部落格文、那張卡片、那封E-mail,就是「寫作事奉」了。簡單的寫作絕對也討上帝的喜悦,所以對平信徒而言,寫作事奉,絕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事。
最後,施以諾分享了自己從事寫作事奉的感受——寫作事奉是一種祝福滿滿的事奉,且跟其他的事奉、職份並不一定會造成衝突。他鼓勵平信徒也從寫部落格開始做寫作的事奉。
閲讀更多施以諾的文章,請進入諾言諾語——施以諾的部落格。
施以諾簡介
生長在台北市一個純樸的牧師家庭。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現專任教職於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並兼任於萬芳醫院精神科執業,亦用工作之餘攻讀管理學博士學位中。
施以諾大學三年級即出版第一本書《心靈小點心》(橄欖出版)。畢業後並著有《因為單純,所以傑出》、《氣質,是最好的名牌》、《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等多 本信仰生活暢銷書,發行於台灣、香港、北美、加拿大、中國大陸等國家。2007年新作《信心,是一把梯子》(主流出版)在上市第一週即登上台灣金石堂非文 學類全國週暢銷排行榜,廣受各界好評。 著書並曾榮獲「香港湯清文藝獎」、「行政院新聞局23屆優良課外讀物推介」、2007金石堂網路書店年度「金書獎」等國內、外殊榮,並曾獲選為中國大陸深 圳市公安局品德培訓課程書籍。是一位兼具人文素養與專業智識的大學教師、作家、精神科治療師。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