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Big Brother" 反思澳洲社会道德风气

参与者强迫"顺从"节目设下的成文及不成文"行为准则"
近日的"Big Brother"事件不但引起媒体部门对色情与暴力监管的关注,更引起了澳洲人们对社会道德风气的担忧。澳洲总理霍华德公众批评"Big Brother"是"低级的",而媒体监管部门已下令10频道进行严格"自我监控"。事件更是上升到国际关注,相关报导出现在从伦敦到台北的报刊上。

根据上周末《澳洲人》一篇关于澳洲道德风气的评论,讲到澳洲社会道德风气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是Big Brother事件实在是超越了澳洲人容忍的限度。色情海报肆无忌惮地在澳洲的大街小巷乱贴,网上色情活动也得不到有效的监管,人们的生活已日趋粗糙,似乎正在宣传享乐主义。

为什么Big Brother得到多方关注呢?关键是它的风格-"真人秀",参与者并不是演员而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参与者同居一处,话说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其实只是一个人造的"封闭"式模拟环境,令人参与者错觉那就是理想社会。

对短暂名利金钱的追求正是节目所设的陷阱,在这些无知的参与者的背后隐藏著不露面的掌权者,他们为参与者设下了成文的及不成文的"行为准则",从而创造了这样一个不真实的环境,让他们放纵的"随意"生活,无人应为他们的任何行为负上任何责任。为了让观众大饱眼福,不被赶出比赛,他们可以违背意愿"顺从"Big Brother提出的无理要求。

上周一名只有22岁的青年Halliwell被要求强吻屋里的每一位参与者,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当节目要求是,他们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对于女参与者来说在这种环境下是极其危险的,因为随时可令她们名节受损。

Big Brother是强大的赚钱工具。国际版权拥有者Endemol NV同时还拥有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Deal or No Deal and Extreme Makeover Home Edition的版权。2005年的全球总盈利达9亿美元,与2004同期增长近5.8%。现在全球共有32个国家播放Big Brother。

到现在为止在波兰播出的第二期Big Brother已有一名参与者被从进精神病院,葡萄牙第一辑的冠军也曾多次试图自杀。德国科学家说参与者极有机会患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