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會設施齊備,崇拜興旺時,我們是否逐漸失去了傳福音的熱情呢?美國著名講員比爾 海波斯(Bill Hybels)被邀請到Hillsong20週年年度大會上作佈道。海波斯牧師引用他生命中的三個故事與會眾見證了我們是如何靠著恩典得救而不是靠著我們的能力和行為,並鼓勵基督徒繼續廣傳福音。
海波斯牧師是美國伊利諾州柳樹溪社區教會 (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的創始人及主任牧師。教會以主動接觸教會外的非信徒著稱,會友超過兩萬。除教牧職責外,他更是一名著名的基督徒作家及講員。至今他著作共有17本,包括《你也能忙中取靜──談禱告》、《破繭──內在生命的對話》、《捨己──生命尊貴的秘訣》、《生活占上風》(以上校園出版)、《商場精兵》(橄欖)、《對主忠誠》(基道)等。
牧師憶起一天在他做家務時發現一張印有兩個非洲小孩的明信片,上面附註了一句話「你見過我們嗎?」牧師看著這張明信片卻沒有一絲感觸,他開始反問自己的同情心為什麼會變得如此麻木,教會日益旺盛,怎麼自己反而對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孩子表現得如此冷漠。對啊,可能是因為他們不是我的孩子……
一個靠著恩典得救的故事
海波斯牧師17歲接受耶穌,35年後的一天他決定重返信主之地,路上他坐上了一位滿身紋身的青年司機的車。途中當青年聽完牧師見證自己信主的歷程後,他不好意思地問了一句:「上帝願意見失敗者嗎?」當時牧師才恍然大悟,原來此趟旅程是上帝的安排,是要與這位青年作見證的。
每天早上牧師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跪下來禱告,希望他將做的一切都在上帝的指引下進行。救贖並不是靠著我們正義的行為,而是上帝的恩典。傳福音傳達了最簡單但卻富有最高的價值的話語,因為當我們開口傳福音的那刻起聖靈就開始了工作。
一個獨特的改宗故事
一次會上牧師遇到了一位黑人穆斯林教徒,會後牧師與這位原穆斯林教徒開展了對話。穆斯林教徒分享了他如何由一位基督徒改宗變為穆斯林,事因當年的一天在教會聚會的時候,教會牧師竟説只事因當年的一天在教會聚會的時候,教會牧師竟説只允許白人聚會,他的家人紛紛停止到教會崇拜,後來被穆斯林教會接納一直參與至今。對話後牧師與穆斯林定期見面,問他關於穆斯林宗教的問題。這樣的見面一直持續了六個星期直到牧師問完了問題。穆斯林對牧師説:「你想繼續見面嗎?不如這次輪到我問你關於基督教的問題,然後你為我解答。」就這樣,牧師開始慢慢地與穆斯林講解聖經和分享見證,終於聖靈打開了穆斯林的心,讓他與他的家人重返教會。
一個頑固非信徒踏上信主之路的故事
牧師每天都會去倒垃圾,在同一時間他都會遇見同名鄰居比爾先生。比爾先生從未去過教會也不打算去教會。被人拒絕的邀請是令人難堪的,但牧師每天見面時厚著臉皮主動與鄰居比爾談話,復活節到了牧師對比爾説:「我知道你從未去過教會也不打算去教會,但是明天我們教會會舉行一個特別聚會,你不如來看看吧?」就這樣比爾去了,並感到十分感動。他與牧師分享特別喜歡牧師講的道。奇怪的是之後的星期天他停止來聚會,牧師百思不解,六個星期後終於按耐不住問比爾:「你不是很喜歡我講道嗎?為什麼現在都不見你來聚會呢?」比爾説:「對啊,就是太好了,一直默想到現在。」每逢復活節和耶誕節牧師都邀請比爾,一直到現在,終於最近比爾受洗了。
最後海波斯牧師希望儘管在我們教會活動活躍時,仍然要繼續看到靈魂的饑渴;當我們看到印有兩位非洲小孩的明信片時,不要失去同情心,不要變得感情麻木。他深情地對會眾説:「你真的不知道當福音一傳出的時候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勇敢地邁出那一步,當一個靈魂得救時,當一個靈魂被接納時,天堂真的會歡喜若狂的。」
-
《重審基督》作者史特博新書拆解瀕死個案 引證天堂存在
著名基督教作家的史特博(Lee Strobel)出版新書,以全新視角剖析瀕死經歷、神秘夢境等現象,作為不同宗教背景人士及基督教懷疑論者接觸基督教信仰的一個窗口。
-
劉彤牧師證道中剖析基督徒的「瑪利亞情結」與「馬大困境」
劉彤牧師在證道中剖析教會中常見的兩大信仰困境——「瑪利亞情結」(過度追求屬靈表象,輕忽實際行動)與「馬大困境」(忙於事工卻失去喜樂)。他強調,信徒應明白神的呼召、發掘聖靈恩賜,並在「熱情與世界需要相遇」的地界上忠心服事。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