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十七周年 香港举行民运反思祈祷会

5月25日晚7时半,香港基督徒爱国民主运动假突破中心地库主办"六四•17周年纪念——民运反思祈祷会"。蔡元云医生、胡丙杰牧师、卢龙光牧师、朱耀明牧师、余妙云女士及李信坚牧师均到会主领或分享,近30人参加了是次祈祷会。

台上挂了一块印有中国版图的黄色大布,上写著"民主"二字,中间有一十字架。大家同唱《宣教的中国》,并且与往年一样,大家分别写出自己的祷告心愿,且用蜡烛在地上排列出一个十字架,为"今夜,仍有一点烛光"的祷告文点题。

众人一起为当日坚持公义的学生、工人并事件中丧生的士兵祷告。最后卢龙光牧师为国家及众人祝福祷告。

我们在等候历史给予答案

工福余妙云女士分享说:"我们在等候历史给予答案,等候意味著『坚持不放弃』与『盼望』。"在这个等候的过程中,她体会到要尊重历史的重要意义,并且父母应影响下一代认真了解中国历史、对中国产生更深层的了解,以及我们可以对明日带著盼望。她表示在等待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不断祈祷、不断关心国家,并且更谦卑在神的里面看待国家的过去。

盼望流亡海外人士可以"回家"

柴湾浸信会朱耀明牧师亦分享2年前,一位因六四而被迫漂泊国外15年的母亲希望来港与从国内来的18岁儿子见面,却被香港政府拒绝入境,直至很多关心他们的人士给政府担保"这位母亲在香港期间绝不向传媒发表任何意见"等条件后,这位母亲才得以在第二日进入香港与儿子短聚。朱牧师最难忘记孩子问:"妈妈是否爱我?我应该怎样和妈妈相处?"他难以形容母子二人见面时既有血缘中不可分割的爱、又有因被迫分离留下的陌生感。他满怀悲情地表示,盼望有一日那些流亡海外的异见人士可以回到祖国大地,可以"回家"。

不应忘记自己国家的每个荣耀与耻辱

蔡元云医生则分享了很令他感动的两本书:前教宗若望保禄自传《Memory & Identity》及余杰弟兄的《天安门之子》。蔡医表示失去记忆就是失去了自己,忘本就失去了身份。如果我们国家历史的一部分被冰封的话,这是一个悲哀。他说:"当年的学生们为什么触动了我们?虽然他们所说的话很多人都会说,但重要的是他们敢说而很多人却不敢,他们做了很多人不敢做的正义之事。"

蔡医还表示,虽然很多人认为来参加这个聚会可能给自己造成不好的影响,但他仍然鼓励大家不忘记历史,不忘记自己国家的每个荣耀与耻辱。

香港基督徒爱国民主运动呼吁众教会及弟兄姊妹支持6月4日当天的"中国主日"及在明报刊登的"六四纪念祷文";蔡医更呼吁大家用祷告与奉献支持,呼吁市民不遗忘历史。


六四十七周年中国主日启应祷文

全体会众: 上主啊,在中国主日的崇拜当中,我们聚集在你面前,特别为著我们的祖国,向你倾诉。

启: 慈爱的上主,我们为著在民运中你牲的死难同胞及他们的挚爱亲朋,祈求你的怜悯。
应:上主啊,愿你的灵施行医治与安慰,抚平伤痛,并且播下宽恕及和平的种子。

启:大能的上主,我们为著祖国的民主自由,祈求你的带领。
应: 上主啊,愿你的灵感动我们国家的领导者,让他们在管治上兼公行义,推行仁政,建立美好的制度。

启:满有恩典的上主,我们为著祖国亿万同胞仍然未认识你,祈求你的救赎。
应:上主啊,愿你的灵释放祖国同胞的心灵,能够经历福音的真实。

全体会众: 时刻与我们同在的上主,我们在你面前敬献身心,为著你所关顾的中国,愿意承担你交托我们的使命,使同胞可以蒙受你的祝福。求你垂听我们一起在祢面前的倾诉。奉救主耶稣基督的名字祈求,阿们。


六四17周年纪念祷文

今夜,仍有一点烛光

创始成终的上主
慈爱的大牧者
我们向你祷告
愿你的恩典常与我们同在
更仿如活水江河倾流向神州大地

上主啊!十七年了
我们的心仍留在天安门
记念著那场青春血祭
一个不敢忘记的中国故事
虽然历史舞台的场景切换,主角更替
泪或凝干,但心仍未冷

上主啊!
我们在伤痛中恒存盼望
盼望著复活的黎明在广场来临
盼望著中国人以忏情与爱恕
诚实地重写历史的记号

上主啊!我们听到繁荣的喧闹
我们看见经济的飞腾
国家确实今非昔比
然而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
敢于面向世界
焉能不以谦柔负责的态度
面对天安门的母亲

上主啊!
今夜,我们仍有一点烛光
守护著自由的城市
容得下激情的呐喊
也容得下微声的祷告
求主坚立我们
决不让烛光熄灭
无论夜有多长
烛光就有多长
在歌声与记忆中
一起为中国守望
从海南到青海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
救赎的黎明终会来临
主恩浩瀚,爱泽倾流
我中华儿女 骨肉亲情
成为青草地上的羔羊
奉基督耶稣之名祷告
阿们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