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多數的基督徒希望能夠在信仰上成長,然而美國基督教調查機構巴拿研究於週一發表的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基督徒無法説出「健康、靈命成熟基督徒」的定義。
即使在承認經歷重生的基督徒羣體,也無法説出教會對靈命成熟的定義。五位重生的基督徒中,就有兩位無法回答問卷的提問。就算有受訪者嘗試提出個人對靈命成熟的描述,這些觀點多是單方面的。
接受調查的信徒中,最多人認為靈命成熟的表現是與主耶穌建立關係(21%)、接著是遵守律法和順服(15%)、活出有道德的生活(14%)、關心他人(13% )、參與屬靈的操練(13%)、應用聖經(12%)、實踐信仰(8%)、向他人分享信仰(6%)和參與教會活動(5%)。
參與調查的牧者提出了衡量信徒靈命成熟的方法,如參與屬靈操練(19%)、參與教會活動(15%)、向其他人做見證(15%)、與耶穌建立關係(14%) 、關心別人(14%)、將聖經應用在生活上(12%)、願意在靈命上成長(12%)以及擁有聖經的知識(9%)。
多數的牧者在提供關於靈命成熟的經文時,只是含糊的略過。將近三分之一的牧者回答「整本聖經」、17%的人填「四福音書」、15%的人認為是「新約」、10%的人指是「保羅書信」。 7%的牧者提供主題式的答案,如山上寶訓、最大的誡命和大使命等。只有五分之一的牧者説出特定的經文,2%的牧者直接寫明加拉太書五章聖靈的果子。
巴拿研究的主席大衞金納曼,同時也是這次調查的負責人表示,無法提出「堅定、強而有力、完整」屬靈目標的定義,導致美國產生许多的屬靈問題。金納曼呼籲宗教領袖,發展新的屬靈定律以測量靈命成長。
「當人們開始意識到靈命成熟的概念和操練還沒獲得整全的發展時,基督教羣體反而會更多的著重在門徒訓練、關心靈命、真理和恩典之間的張力、所謂屬靈的『果實』以及屬靈操練。」金納曼説道。
這項調查於2008年8月份通過電話採訪全美1,005名18歲以上的成人,其中611人是牧者。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