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华牧师、连加恩医生对谈:如何成为"人生胜利组"﹖

170929(2)
170929(2)

在社会中,人人都拚命力争上游追求成功,连孩子都要"赢在起跑线"。然而怎样才是成功?在《共享观点》节目中,台湾的廖文华牧师和连加恩医生对此进行讨论。

连加恩医生因从事医疗外交而成名。他2001年到西非布吉纳法索当兵,在不到2年的时间在当地建立了孤儿院、发动垃圾换旧衣。十多年来热心投入非洲的医疗工作,获颁布国的"骑士勋章"。将经历写成书,在台湾的校园、非营利组织、企业等担任讲员,他的故事还成为了课文的教材,还有著作《爱呆西非连加恩》,成为中华民国外交部"外交睦谊奖章"最年轻得主时还不到30岁。绝对是"人生胜利组"。

连加恩医生认为成功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一是职场上根据别人眼中的表现作一个标准,而另外便是"人生的平衡",要反思个人是否为追求工作上的成功而牺牲健康、家庭等等。他又认为这两个部份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是否"蒙福",蒙福才算得是成功的定义。

连医生无论在职场上、公益事业都有相当的成就,但对他而言最引以自豪的是当上了四个孩子的父亲。他说:"很多很多的成果是微小的努力跟牺牲,因为上帝说我们在小事上要忠心,所以神也尊荣你的付出跟努力,然后祂会祝福并把成果表现出来。"又说"重点是过程中你的动机、你的态度,再加上神的祝福,而不是最后的成就。"

廖牧师对此表示同意,他说:"我们如何定义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所追求的头衔是以年薪来算,我们很容易便把所以投入到这些头衔里。"谈及职场上的成功,廖牧师认为当中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财富、成就及影响力。

他认为财富不等同于成就,就正如一个人他卖烟累积了很多财富,他只是一个富有的人而不是一个有成就的人。以美国著名企业家、微软董事长比尔·盖兹(Bill Gates)作例,其成就不在于他有九百亿的家财,而是他的产品遍及全球。他在影响力上更树立了一个典范——他把百分之八十五的财产捐出来,激励了不少人仿效。故此廖牧师认为,人不仅要追求财富,也要追求成就及影响力。

然而身为基督徒,怎样才算得上是成功?连医生说:"当完成了神呼召你所做的,就是神在创世前已安排给你的事情,那怕在旁人眼中是一桩小事,你把它做好了便是成功。"

廖牧师则提及德兰修女(Mater Teresia)的一句话:"我们不能做伟大的事,但能用伟大的爱做微小的事"。这句话让他深受启发。今天主流文化所追随的是人要有一个宏大的梦想和目标,但或许有时只需要带著爱去过好每一天,尽自己本份,不知不觉中便会成功。

连加恩医生又补充,"属灵"和"属世"的成功并不互斥,而是可以结合。廖医生表示认同,说:"在基督徒的角度,我们站在上帝的眼光中,我们看到神的呼召和使命。可我们仔细地看这一切的事情,我们会见到同心圆,最小的圈可能是财富,但是到更大的圈中,会看到两者的交合。"

他又说:"我们成功是因著基督,可是真正成功与否,可能不在于富足或不富足,而在我们是不是去完成神要我们做的事情,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