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纪的两岸社会,似乎仍无法简瘨峟咧k轻女思维;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出生性别比例(每百名女婴相对男婴人口数)分别高达111及109,明显高于联合国建议的正常值105。同时,两岸的教会却普遍存在著"女多男少"的现象,教会与社会之间呈现如此强烈的"反差";中国福音会针对此一引人瞩目的趋势,特别筹办"如何面对女多男少的教会"大型研讨会,于今天(11月5日)早上9点到下午5点假台北南京东路礼拜堂举行。
亚洲各国传统上普遍存有重男轻女的观念,钗h生育者采用胎儿性别鉴定及筛检手段,导致多国新生儿性别比偏高。传统观念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的行为模式,是新生儿性别比偏颇的根本因素。大陆长期推行计划生育一胎政策,台湾社会年轻一代晚婚、不婚、少育、不育的风气,不但压低出生率并使出生性别比失衡更为加剧,后续将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值得关注。相形之下,教会内普遍呈现"女多男少"现象,在大陆甚至有些教会的信徒性别比例高达8:2或9:1。
教会内的"性别失衡"攸关宣教事工的长远健康发展,在"如何面对女多男少的教会"上,讲员将从禾场观察、教会历史、神学评议、教牧辅导等观点探讨教会中的"性别议题"。会中除了"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中心"将发表一份针对中国教会性别议题的调研报告,还邀请到华神蔡丽贞老师、东华历史系林美玫教授、景美浸信会钱黛芙牧师、宣道会神学院胡伟骐牧师发表专文,与大家分享他们的专业观察及实务经验;此外,台大历史系古伟瀛教授与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系郑淑子教授将担任回应讲员,与现场嘉宾一同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
蔡丽贞老师将分享的题目为"独身好或结婚好?独身是神的呼召或是被迫的结果?─ 与马丁路德对话";林美玫老师主讲题目是"华人社群与教会文化对性别议题的基本思考─从十九世纪美国圣公会女传教士在华活动研究谈起",胡伟骐牧师将谈到"撑起教会的半边天─浅谈两岸教会的女性观点"。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