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世紀的兩岸社會,似乎仍無法簡瘨峟咧k輕女思維;台灣與中國大陸的出生性別比例(每百名女嬰相對男嬰人口數)分別高達111及109,明顯高於聯合國建議的正常值105。同時,兩岸的教會卻普遍存在著「女多男少」的現象,教會與社會之間呈現如此強烈的「反差」;中國福音會針對此一引人矚目的趨勢,特別籌辦「如何面對女多男少的教會」大型研討會,於今天(11月5日)早上9點到下午5點假台北南京東路禮拜堂舉行。
亞洲各國傳統上普遍存有重男輕女的觀念,釵h生育者採用胎兒性別鑑定及篩檢手段,導致多國新生兒性別比偏高。傳統觀念與現代醫療技術相結合的行為模式,是新生兒性別比偏頗的根本因素。大陸長期推行計畫生育一胎政策,台灣社會年輕一代晚婚、不婚、少育、不育的風氣,不但壓低出生率並使出生性別比失衡更為加劇,後續將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值得關注。相形之下,教會內普遍呈現「女多男少」現象,在大陸甚至有些教會的信徒性別比例高達8:2或9:1。
教會內的「性別失衡」攸關宣教事工的長遠健康發展,在「如何面對女多男少的教會」上,講員將從禾場觀察、教會歷史、神學評議、教牧輔導等觀點探討教會中的「性別議題」。會中除了「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將發表一份針對中國教會性別議題的調研報告,還邀請到華神蔡麗貞老師、東華歷史系林美玫教授、景美浸信會錢黛芙牧師、宣道會神學院胡偉騏牧師發表專文,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專業觀察及實務經驗;此外,台大歷史系古偉瀛教授與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系鄭淑子教授將擔任回應講員,與現場嘉賓一同進行廣泛的討論交流。
蔡麗貞老師將分享的題目為「獨身好或結婚好?獨身是神的呼召或是被迫的結果?─ 與馬丁路德對話」;林美玫老師主講題目是「華人社羣與教會文化對性別議題的基本思考─從十九世紀美國聖公會女傳教士在華活動研究談起」,胡偉騏牧師將談到「撐起教會的半邊天─淺談兩岸教會的女性觀點」。
-
印尼Arise領袖高峯會啟動 呼籲Z世代投身普世宣教
為期四天、旨在動員亞洲新一代基督徒領袖投身普世宣教的「Arise領袖高峯會」(Arise Leadership Summit)於週一在印尼開幕。開幕式以多彩的文化慶典、敬拜,以及以「亞洲興起為宣教力量」為主題的專題演講拉開序幕。
-
從聖經看21世紀門訓契機 牧者籲華人教會培育在地宣教力量
在近日舉行的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上,於宏潔牧師向與會牧者發出呼籲:華人教會應當把握門徒培訓與屬靈傳承的契機,讓下一代信徒成為在地的跨文化宣教士。
-
唐崇榮牧師北美告別音樂之旅:一生使命 終極獻禮
兩年前(2023年),83歲的唐崇榮牧師在美國舉行他最後一次告別福音佈道會,並許下承諾:若再踏上美國土地,必將攜印尼音樂家同行。2025年7月,從印尼腹地到日本東京,再橫跨北美大陸,這一承諾在七座城市的盛大巡演中圓滿實現。
-
使命營商推動者分享:營商宣教締造機會 福音轉化得著社區
在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的「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上,資深商界人士葉青華分享了商業與宣教的結合之道。擁有30年跨國營商經驗的他,曾在中國香港、比利時、日本和美國等地工作,深入探討了商業活動在神國度中的獨特角色及其對宣教的影響。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