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雲醫生:「社會撕裂」源頭是與上帝隔絕

20170813
20170813

「撕裂」是現今社會常用字詞,很多人都説修補撕裂。而蔡元雲醫生以「撕裂有時,縫補有時」為題,分享了《聖經》如何看待這些字詞。

蔡醫説:「一個人正值得意之時,便是他墮落之時。」據《聖經》記載,大衞的兒子所羅門是個充滿智慧的王,寫下《箴言》、《雅歌》等。及後所羅門王權傾天下,妃嬪成羣,一度離開了神,正正就是與神「撕裂」。直到年老才誠心悔改,創作了《傳道書》。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傳 3:1)蔡醫指出萬物都有規律,人雖貴為萬物之靈,很多事卻無法主宰,就如人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種族,更無法控制死亡。

經文又提到「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每天翻開報紙所見,謀殺傷人不計其數,遠至「911事件」,近至芝加哥槍殺案不斷,整個世界都充滿殺戮。而神就是希望人在病態的社會中得到醫治。醫治非獨指身體上,乃是在全方位上要使人變成「全新」。

「哭有時、笑有時」,喜怒哀樂不能強自抑制,就如女性比男性長壽是因為她們會透過哭釋放負面情緒,而男性卻「流血不流淚」。因此人應當適度釋放情緒。

「撕裂有時」

現今世界撕裂不斷,蔡醫提到近至香港分成「黃絲」、「藍絲」,立法會「碎片化」、遠至希拉里、特朗普在選舉互相謾罵、南斯拉夫一分為四等數之不盡。他又説「撕裂」是一個深層結構問題,一位著名社會學家曾用50年研究美國撕裂的原因,而研究指出癥結所在是關乎於人的生理當中的四項條件。

第一個撕裂的原因是家庭。美國的家庭崩潰,離婚、不婚多不勝數,甚至連性別的界線亦開始模糊,如廁可以不分男女,悉隨尊便。觀乎香港,從事青年社區工作的蔡醫指出「三個家庭中便有一個單親」,他説:「家庭是個簡單又重要的結構,假若某國的家庭撕裂,那該國必然出現很大問題。」

第二個是社區關係。曾經,社區互助是美國最為驕傲。然而近年槍擊案不斷,使人互相猜疑,怕受傷害。比之現今社會,終日「你防我、我防你」,使人失去互信繼而關係撕裂。

第三是呼召。蔡醫生解釋人們工作都有對應的呼召,就如做醫生要立誓愛病人、服侍病人,但這些觀念經己變質。無牌行醫、濫收藥費比比皆是。人都變得自我中心,唯利是圖,不再顧道德和專業操守。

第四個是信仰。美國的貨幣均印有「In God We Trust」的字句,亦有百分之七十人口是基督徒,然而很多都是有名無實,就算返教會也是心不在焉。如此慢慢遠離神,與祂的關係走到撕裂。當與神的關係撕裂,便連帶其他關係都連根拔起。因聖經説:「神是愛。」

蔡醫強調:「神是愛的源頭,當與愛的源頭隔絕的時候,很容易便與身邊的人都一同隔絕。」

以大衞借鑑

聖經記載,大衞靠著神,以小勝大擊倒了巨人歌利亞,又曾顛沛流離,躲避掃羅王的追殺,蔡醫生説:「當人在患難中很自然會親近神,就如大衞一樣知道自己力有不逮,因而貼近神。」最終上帝選擇了他,成為了以色列王。他説:「當人自以為掌握一切,便是開始墮落的時間。」

當大衞名成利就時,一天無意間看到了將軍烏利亞之妻拔示巴正沐浴,於是暗中與拔示巴私通,使她懷孕,最終為掩其非而將烏利亞調到戰場前線而殉亡。曾經一個這麼貼近神的人亦抵受不了引誘與神撕裂,一而再、再而三做神不喜悦的事,可見撕裂是人人都會經歷,而非沒有信仰的人所獨有。蔡醫解釋:「假如人貼近神,慾望便與神為中心,否則便是以己為中心。後者則有三個慾望的危機: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後來大衞娶了拔示巴,兒子恨他,羣臣議論他,他卻懵然不知,因他的雙眼已被慾望所矇蔽。

「縫補有時」—上帝永不放棄

但是上帝會來作「縫補」的工作。蔡醫説:「神是滿有慈愛,祂會差派人提醒犯罪的人。」當時神派了先知拿單死諫,令大衞懊悔不已,寫了《詩篇》51篇並公告天下。由此可見神沒有放棄大衞,還派人勸他浪子回頭。蔡醫生又補充:「應當珍惜身邊會説提醒你的朋友,因為會説真話的人不多。」

蔡醫生指出,很多宗教的信徒會做各樣的事去討好自己所信神,又有所謂「行善積德」。然而大衞透過《詩篇》告訴世人,神要的是「憂傷痛悔的心」——人醒覺之時發現真正的自己,然後去真誠面對自己和神,做個表裡如一的人,而非一切的宗教儀式。如此一來,就成了一個修補人與神關係的條件。

蔡醫生告訴聽眾,耶穌基督的犧牲使人與神修補關係的橋樑。因《聖經》説:「若不流血,就不得赦。」而耶穌被釘十架,為世人流血並赦免他們的罪,使神與人重新和好。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詩51:17)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學生?——給教會的五項建議

    大學生返家的這個夏天,是教會可以主動伸出手、重新接納他們的重要窗口。教會可用真誠的關系、具體的行動,讓他們知道:你仍屬於這裡,這裡仍是你的屬靈之家。

  • 復活節為信眾祝福後 88歲教宗方濟各離世返天家

    羅馬天主教會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於4月21日復活節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懷,享壽88歲。梵蒂岡樞機主教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於兩小時後發佈有關死訊並指教宗因腦中風陷入昏迷,引發心臟驟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