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和默想主的話語是每個基督徒得力的來源,可是如何能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時間靈修,確實是現代人的一大挑戰。為了讓弟兄姊妹能更深領受上帝的話語,MJ Hope Communication的負責人謝明家用了一個十分特別的形式來演譯《聖經》的經文,盼望讓廣大的華人信徒受惠。
以下謝明家將為讀者分享創作朗誦《聖經》聲帶的緣由和錄音過程中的點滴。
記: 當初為什麼會有這個感動朗誦中文《聖經》的聲帶?
謝:最開始我們是在做朗誦詩篇的聲帶,這個專輯已在年初出版。任何人都可以朗誦,例如在讀詩篇23 章時,「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不必至於缺乏。」我們可以很投入、發自內心的去諗。我喜歡諗聖經時有個人的情感進來,來表達對神的愛。
以前我有跟馮明義老師學習漢語語言的表達,他是前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的教授,曾教過很多知名的演員。馮明義老師力很深厚,配過很多金庸的角色。我發現《聖經》也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可以轉換,以這樣的角度去聽故事時,可以變成一件很享受、很愉快的事。
當詩篇的專輯做好後,我們想做新約《聖經》,於是先了解一下版權在哪個機構,後來我們聯絡到香港聖經公會,和合本修訂版的版權是他們的,我們很高興有這個版本的出現。
記:為什麼你們會選用和合本修訂版呢?
謝:和合本早在1919年出版,至今已有90年的歷史,很多出名的經文,已經根深柢固在我們華人當中。過了那麼長的時間後,我們的語言也有了很多的變化。比如約翰一書一章裡説:「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
現在我們已經沒有人用「相交」這個語言,英文把這個希臘文譯為fellowship。為配合現代人的用語,和合本修訂本把它翻譯成「團契」,這是目前基督教用的詞語。
再舉例説,腓立比書2:6, 「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所強奪的」,修訂本就譯為「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和合本修訂版的原則是不為修訂而修訂,也特別保留華人很熟悉的金句。
以我個人的判斷,和合本修訂本可以取代和合本。我2011年就有這樣的感動,與香港聖經公會聯絡後,他們也同意我們做這個工作。我們不僅錄音,也做推廣和合本修訂版的工作。
記:在新約《聖經》中你是演譯神的聲音,可否分享一下你的體會?
謝:客觀來説,我覺得神的聲音要很威嚴、莊嚴,神也賜給我的聲音是低中音。我有一個六歲的小孩,這也可以幫助我感受神的心情。例如讀到耶穌受洗時天上有鴿子降下來,有聲音説:「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愛的。」我會很隆重、很莊嚴的表達出來,我盡量往這個方向出發。我們也在錄完後做一些效果,把神的聲音做得洪亮一點。
記:你在朗誦時,對《聖經》的內容有沒有新的領受?
謝:我收到第一個回饋是,大家在開車時聽都覺得很有收穫。我在車上也在聽,因為要做校對,很多時我們眼睛可以看到圖畫,但聽的時候,以戲劇的形式來朗誦,可以帶領會眾進入新的世界。人物的對話可以更栩栩如生,基督徒要默想聖經,我們不是要取代這點,但通過聽可以加深我們對經文的印象。
我們也相信神的話語是有能力的,相信播放在空中是有權柄的。摩西的時代,在會堂內也是用講的。回顧以前的時代,到現在也是,我們願意以各樣的方式使神的話語變得更深刻。
記:你總共用了多長時間錄新約全書?
謝:本錄音長度是23小時37分,但我們在錄音室用了將近錄音長度四倍多的時間。因為在錄製完後,朗誦者和老師必須有錄音校對,每字每句都不能多和不能少。所以要不斷重聽,然後再做剪接。
記:你會建議教會或信徒怎樣使用這些錄音呢?
謝:主要對象是所有講中文的基督徒,我希望每個基督徒家庭都有一套。我很榮幸可以參與到這個事工,目前馮明義老師是中國朗誦方面數一數二的演藝家,很感謝神我們可以一起參與錄音。
個人方面,不論在車上聽還是在家中個人安靜時也可以聽,例如吃飯、休息或靈修時都也可以。對於一些沒辦法看聖經的人,例如視力有問題或醫院裡的病人,我想對他們也蠻有幫助的。
教會的話在小組或講道中,可以廣播有關的段落,例如使徒行傳九章保羅遇見耶穌時,有他跟神之間的對話;或者在啟示錄,有約翰與神的對話。總之在傳播神的話語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記:我們可們在哪裡購買到這些錄音呢?此外,未來有什麼新的計劃?
謝:北美的朋友可以在MJHope.com 的網站購買DVD,也可以透過MP3下載。亞洲的朋友可以透過台北以琳書房購買。我們做完了新約,接下來當然想做舊約。當我們有足夠的資金後,就可以開始舊約的錄音工作。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榮牧師發文悼念:約翰·麥克阿瑟安息主懷,享年86歲
「如果你還不認識約翰·麥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識到他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多麼巨大的貢獻。他留給世界的是一個滿載講道與寫作的屬靈遺產。」印尼佈道家、STEMI國際事工創辦人唐崇榮牧師説。
-
專訪華人護教學者駱德恩博士 為辯明真理尋索「不信的理由」
華人護教學學者駱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書《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謹嚴的學術思維、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多年來刨根究問的難題逐一解答。《基督日報〉訪談駱博士, 對他為何投身護教學、護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護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
約翰·派博:關於全球宣教與狹隘的民族主義
「9·11」事件之後,這個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國人並非等同於基督徒。我們「首先不是美國人、加拿大人、英國人、俄羅斯人,或尼日利亞人。在每一個國家,我們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樓頂上,對所有民族主義傾曏者大喊:『在每個國家裡,我們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國,我也是一個異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