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教会:陈韦安解读流散对现代信徒的启示

液化教会:陈韦安解读流散对现代信徒的启示
液化教会:陈韦安解读流散对现代信徒的启示

在这年代有人流散到海外寻觅理想,有人留守香港,我们该如何在各自的处境继续作基督徒?流堂创办人陈韦安牧师在《给香港基督徒的神学八课》第二季讲座强调,流散不单是处境或地域,是重新建构上帝在基督徒身上的使命。

旧约与新约对流散的解读

流堂创办人陈韦安指出,"Diaspora"解作流散、异乡人,例如香港的南亚裔人士,在圣经是基督教神学重要的字眼,以色列民的历史从来是流散的历史,"Diaspora"在旧约翻译为被掳。

以色列北国公元前721年被亚述国掳去,南国犹大于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掳去。被掳的历史本身是流散的历程。以色列民被掳与流散经历七个阶段:1. 被掳和流散作为上帝的审判;2. 被掳作为无可避免的现实;3. 盼望快将归回以色列地或理解归回为应许的实现;4. 流散者终末的团聚;5. 开始接受流散的处境;6. 强调上帝在流散和被掳之中的同在与作为;7. 强调流散与万民救赎的关系。

陈韦安续指,以色列民流散圣殿被毁,圣殿神学不能持续下去,犹太人取而代之把上帝同在的重点迁移到以色列民身上,不再强调圣物或圣地作为上帝恒常座席的地方,流散到哪里上帝就在那里。

在新约,流散有三种情况:1. 散居在罗马帝国的犹太人;2. 流散的基督徒因为被逼迫的缘故散居在不同地方;3. 流散不单是处境性或者地域,更加是神学上的流散概念,即是流散不单是当时基督徒的处境,更加是作为基督徒和教会应该有的质素。

流散:重构上帝的使命

流散作为教会的使命或称为差遣,陈韦安表示 flow church流堂本身正是这观念和核心价值,不单是指宣教是上帝的差遣,牵涉教会与世界的关系,怎样在世上作见证,教会每星期崇拜完结都有差遣,带著使命见证上帝,无论是移民与否海外或本港都是带著这种使命出去,正如耶稣差遣祂的门徒出去。

他解释,如果流散是教会的使命,教会的形状是液化教会(liquid church),流散便在不同世界里面渗透在其中,这比无墙教会更重要,液化教会的群体可以任何形状以不同的方式连结,流散强调的是这个群体的使命在不同地方见证耶稣包括在职场。

陈韦安认为,无论移民或是留港都是艰难的决定,从另一个角度看流散不是客观的问题,是上帝的拣选,我们带著上帝的命定与召命面对处境:"我们在海外不是被迫离开,是上帝在我们出世的时候已知今天在海外,是流散在异乡而被拣选。"

陈韦安补充,基督徒只能带著使命去做人,流散意味著带著上帝要我们人生在不同地方要做的事情,我们不是逃避落难在异乡,正面地看是带著这召命面对现当下的处境。

至于留在香港的也是流散的群体,在工作岗位带著上帝的召命作见证,他相信:"弟兄姊妹带著召命看未来,将流散看为一种使命,这也是flow church重要的价值。"

flow church 流堂 《致余民及流散者:给香港基督徒的神学八课》第二季第一课,于2月24日周五晚上举行, YouTube网上同步直播,累积近1万人次观看。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

  • 今夏如何服事返家的大学生?——给教会的五项建议

    大学生返家的这个夏天,是教会可以主动伸出手、重新接纳他们的重要窗口。教会可用真诚的关系、具体的行动,让他们知道:你仍属于这里,这里仍是你的属灵之家。

  • 复活节为信众祝福后 88岁教宗方济各离世返天家

    罗马天主教会第266任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于4月21日复活节星期一清晨7:35安息主怀,享寿88岁。梵蒂冈枢机主教凯文·法雷尔(Kevin Farrell)于两小时后发布有关死讯并指教宗因脑中风陷入昏迷,引发心脏骤停而逝世。

  • 特朗普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 他说了什么?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复活节祈祷晚宴。他在致辞中强调耶稣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并呼吁国家恢复信仰的精神。他也表达了对宗教自由、家庭价值和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强调政府应保护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现场有多位宗教领袖出席,包括葛福临和保拉·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