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师潘冀,是唯一荣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FAIA)头衔的台湾建筑师。年来得奖作品无数的他谈到自己的成路时提到,稳定的信仰力量和清楚的管理意识伴他度过重重困难,更是奠定他人生事业的两大基石。
上周台湾佳音电台特别选播《展翅上腾》职场系列讲座中建筑师潘冀的分享。曾获《天下杂志》选为"影响200飞越2000"人物的他,专业本色不改—从基础说起。他表示,幼年因父母关系入读澳门培道中学附设小学,这成为了他基督信仰的启蒙;到了高中准备升学时,老师给他有关时间分配的建议,使他养成处事时按优先顺序管理的习惯,两者都对他日后人生事业起了关键性的影响。
潘冀自言兴趣广泛,虽然较喜欢文科,但对数理也不排斥,亦因此在大学时选择了建筑专业。毕业、退伍后他和许多台湾学子一样,负笈留美,且一待就是十多年。从最初的格格不入到后来一展长才,这段异文化的磨合期,对潘冀来说痛苦却弥足珍贵,"建筑所需的不只工程知识,在美时间的人文培养带给我很大帮助。"
尽管事业有成,潘冀与妻子从未放弃回国念头,"因为觉得在那里享受的是别人几百年来辛劳的结果,多我们一个不多,少我们一个不少。不如把所学的带回国,也许多有些贡献、帮助。"1976年,越战刚结束,局势仍动荡不稳之际,夫妇俩偕子女毅然回台。
然而在台发展初期最常碰到的挑战便是"国外那套,国内未必行得通。"潘冀说当时做建筑师,要不是有良好的社会关系,或者很会应酬、长袖善舞,再不就是很有弹性,懂得走巧门。这些都与他的信仰和长久以来建立的生活习惯不符。但他始终相信过去岁月的经历不是偶然,38岁创业的潘冀决定用单纯专业养成的训练和仰望上帝的心,在台湾走出一条路。
从开始时只有三个人的公司到今日潘冀联合建筑事务所在上海、天津、厦门成立据点,回顾过往潘冀充满感恩。当1994年美国建筑师协会授予院士资格,他说最令他感到骄傲的不是得此殊荣,而是所获肯定作品都是这时期在台湾做出的。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119:105)是潘冀个人的成座右铭。他提到了晨更的重要,每天早晨他一定先有20至30分钟灵修祷告的时间,"有时主藉祂的话语提醒我、有时祷告让我的脑筋得以清醒思考",数十年如一日的灵修习惯是他不断得力的泉源。 而除了对时间的有效管理,他还有一个水龙头理论:每个人的脑袋都像水龙头,可以开、也可以关。当因地(时)制宜的管理我们的脑袋。
他举例说,"譬如我才结束跟客户在电话那头的争执,现在又要开会,我就应把刚才的思绪关闭,专心开会。"这样做是为了要训练专注力,在有限时间内专注地把事情完成,也不会让情绪影响自己。
谨记时间有限的潘冀,透过信仰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楚的认识,"我们的能力、生命有限,在世上神给我们机会经手一些事、跟某些人相处,时间都相当有限,我们只是代管、经营的人。就连儿女,我们也不能决定他们的未来。"他分享说,他的儿女现在所做的,都不是他原先预想的,"有选择电影艺术为志业、也有服装设计梦,我们只能在旁鼓励他们。"
这种管家理念也用在他经营公司上,"或许其他人会说『事务所是你创的,你应该叫老板』,但这些年我从来不认为事务所的同事是我的员工,我都称他们同事、同仁,因为我们是一起打拚、成长,只是在这样的时空条件下,我们有幸可以经管上帝放在我们手中的工。"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坚定支持群体
皮尤研究周一(4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执政表现。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项目研究员奇普·罗托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项议题的支持率上显著突出,该群体绝大多数认可现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联盟联合推出众多华人机构响应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将于明日五一劳动节首次启动,在全球5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以祈祷和庆祝活动在职场中点燃信仰。
-
台湾牧师吴惠兰呼吁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领袖及华语教会群体
在近日于巴拿马举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基督领袖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吴惠兰牧师作为全球宣教领导层中的年轻声音,为大会带来崭新视角。她呼吁全球宣教运动的未来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轻一代及华语教会群体。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