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实践:当加州大火与我无关时

当加州的大火并未直接影响我们时,我们该如何实践同理心?当逃命的人不是我们的亲人,化为灰烬的房屋不是我们的家园,被焚毁咖啡馆和餐厅也与我们无关时,我们该怎么办?

1. 转变你的祷告习惯

祷告太容易沦为一种机械的重复,变成我们为了控制生活而向上帝提交的"待办清单"。然而,如果我们真心想为素不相识的人展现同理心,就必须调整我们的祷告方式。我们的祷告要变得更有意图,不再只是要求上帝做些什么,而是请求祂赐予我们智慧,让我们知道如何从我们身处之地为他人服务。

也许这并不符合主流观点,但我相信,祷告从来不仅仅是关于我们自己。祷告的核心,是我们以谦卑的姿态与上帝共度足够的时间,从而变得更像祂。因此,祷告的过程塑造了我们,让我们成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即使那些人我们从未谋面,甚至我们的时间、精力或捐献无法获得任何回报(参考《约伯记》42:10-16)。

2. 承担你的责任

想想《路加福音》10章25-37节中"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好撒玛利亚人帮助了那个被打劫、奄奄一息的人,即便他没有任何回报。但当他遇见那人时,只剩下一个简单的选择:帮助,还是不帮助?如今,通过新闻频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我们也"遇见"了加州的灾情,同样面临这个选择:帮助,还是不帮助?

当然,没有人要求你穿上消防服冲进浓烟滚滚的火场,也没有人期待你资助直升机来撤离居民。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在前线的组织正在恳求各种形式的援助——从为消防员提供瓶装水到为失去一切的人捐款。对于那些失去一切的人来说,我们可以舍弃一些。

试著寻找简单的方式来节省资金,并将其转化为捐助。例如,放弃周五早上的星巴克——毕竟,我们真的不需要花七美元买一杯充满添加糖的饮料。又比如,那双健身房用的新运动鞋或许可以再等等。将调整后的祷告时间用来求问上帝,看看有哪些具体的方式可以省下一点钱,来帮助加州的受灾者。

毕竟,上帝从不吝于向我们展示如何帮助他人。而我们,只是常常对成为祂使用的器皿感到迟疑。

3. 试著感恩

人类具有求生的本能。生物学揭示了上帝如何创造我们的身体,使其能够维持生命、抵御疾病。同样,我们的心理也倾向于保护自己的经济和生活稳定。追求可预测性和安全感,对我们和家人来说并非坏事。毕竟,上帝赋予我们活下去的能力,并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然而,如果我们从不练习感恩,我们就无法认识到自己已经拥有的丰富资源,反而会一直停留在"求生模式"中,不断陷入囤积和自我保护的循环。

然而,如果我们每天花几分钟来数算简单的祝福,就会发现自己多么安全和稳妥——不仅在身体上,也在基督里灵命上得以稳固。这种自由使我们的心灵和意志更加开放,愿意慷慨分享所拥有的一切,因为我们知道,在基督里,我们什么好处都不缺。《诗篇》34篇9-10节对此作了美好的印证:"敬畏祂的,一无所缺;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

我承认,把头埋在沙子里只关注自己的需求,生活会轻松许多。然而,我也想提醒自己,所谓"安全"往往不能让灵魂安稳。可预测性和自私很少能满足我们的内心,因为我们被造是为了超越单调的生活。常规不应支配我们。上帝并不是一个乏味的上帝,祂往往并不"安全",但祂是信实的。只要我们跟随祂的脚步,就能在完成命定中获得永恒的保障。

我鼓励你(也包括我自己),愿意稍微跳出舒适圈,调整祷告的习惯,意识到作为基督徒所承担的责任,并真诚地练习感恩。你会发现,我们常常会后悔袖手旁观,但几乎从不后悔伸出援手,做些有意义的事。

如果你正在寻找已经在加州开展援助工作的组织,以下是一个快速列表:

红十字会(Red Cross)
救世军(Salvation Army)
撒玛利亚救援队(Samaritan’s Purse)
世界中央厨房(World Central Kitchen)
Airbnb
加州消防员慈善基金会(CAL FIRE Benevolent Foundation)
希望车队(Convoy of Hope)

(资料来源: cross walk)

  •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

    十年体悟:一位牧师从规律运动中构建的"运动神学"

    现代人生活在一个屏幕主导的时代,久坐不动是常态。大卫·马西斯牧师(兼作家)经过十年规律运动与灵性默想,开创性地提出"运动神学"——基督教的运动观。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暂译《运动神学简论》)将圣经智慧与现代运动科学相融合,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实践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术诞"三人DNA婴儿"用人类胚胎实验引伦理争议

    近日一项基因工程技术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学家和基督教伦理方面的的担忧。英国使用三人的DNA创造婴儿以预防致命的遗传性疾病,据悉过去五年内已有8名"三人DNA宝宝"出生——除父母DNA外,这些婴儿身上还会有0.02%来自另一位女性的遗传物质。

  • 可持续宣教研讨会:"关系优先"成21世纪新模式

    "2025可持续宣教研讨会"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传联会罗兆麟牧师指出华人教会半世纪宣教迷思:追求数字、各自为政,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他疾呼"关系"才是永续关键,强调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连结,翻转传统量化思维。

  • 全球华人宣教会议线上举行 聚焦21世纪门训与契机

    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网络会议于2025年7月6至12日举行,今年以"华人教会的门训与契机"为主题,涵盖儿童与青少年事工、长者、圣经研读、保罗书信、启示录及现代科技(如AI)等多个面向。会议由马来西亚圣经神学院海外校友会所设立的"信望爱宣教动员中心"主办,为自2021年以来连续第五届举办的全球华人网络宣教会议。

  • 被禁普林斯顿大学女子田径赛 跨性别运动员兴讼

    一名自认为女性的男性运动员,因被取消女子田径赛的参赛机会,现正向普林斯顿大学及相关体育官员提出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