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實踐:當加州大火與我無關時

當加州的大火並未直接影響我們時,我們該如何實踐同理心?當逃命的人不是我們的親人,化為灰燼的房屋不是我們的家園,被焚毀咖啡館和餐廳也與我們無關時,我們該怎麼辦?

1. 轉變你的禱告習慣

禱告太容易淪為一種機械的重復,變成我們為了控制生活而向上帝提交的「待辦清單」。然而,如果我們真心想為素不相識的人展現同理心,就必須調整我們的禱告方式。我們的禱告要變得更有意圖,不再只是要求上帝做些什麼,而是請求祂賜予我們智慧,讓我們知道如何從我們身處之地為他人服務。

也許這並不符合主流觀點,但我相信,禱告從來不僅僅是關於我們自己。禱告的核心,是我們以謙卑的姿態與上帝共度足夠的時間,從而變得更像祂。因此,禱告的過程塑造了我們,讓我們成為願意幫助他人的人——即使那些人我們從未謀面,甚至我們的時間、精力或捐獻無法獲得任何回報(參考《約伯記》42:10-16)。

2. 承擔你的責任

想想《路加福音》10章25-37節中「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好撒瑪利亞人幫助了那個被打劫、奄奄一息的人,即便他沒有任何回報。但當他遇見那人時,只剩下一個簡單的選擇:幫助,還是不幫助?如今,通過新聞頻道、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台,我們也「遇見」了加州的災情,同樣面臨這個選擇:幫助,還是不幫助?

當然,沒有人要求你穿上消防服衝進濃煙滾滾的火場,也沒有人期待你資助直升機來撤離居民。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在前線的組織正在懇求各種形式的援助——從為消防員提供瓶裝水到為失去一切的人捐款。對於那些失去一切的人來説,我們可以舍棄一些。

試著尋找簡單的方式來節省資金,並將其轉化為捐助。例如,放棄週五早上的星巴克——畢竟,我們真的不需要花七美元買一杯充滿添加糖的飲料。又比如,那雙健身房用的新運動鞋或許可以再等等。將調整後的禱告時間用來求問上帝,看看有哪些具體的方式可以省下一點錢,來幫助加州的受災者。

畢竟,上帝從不吝於向我們展示如何幫助他人。而我們,只是常常對成為祂使用的器皿感到遲疑。

3. 試著感恩

人類具有求生的本能。生物學揭示了上帝如何創造我們的身體,使其能夠維持生命、抵禦疾病。同樣,我們的心理也傾向於保護自己的經濟和生活穩定。追求可預測性和安全感,對我們和家人來説並非壞事。畢竟,上帝賦予我們活下去的能力,並幫助我們度過難關。然而,如果我們從不練習感恩,我們就無法認識到自己已經擁有的豐富資源,反而會一直停留在「求生模式」中,不斷陷入囤積和自我保護的循環。

然而,如果我們每天花幾分鐘來數算簡單的祝福,就會發現自己多麼安全和穩妥——不僅在身體上,也在基督裡靈命上得以穩固。這種自由使我們的心靈和意志更加開放,願意慷慨分享所擁有的一切,因為我們知道,在基督裡,我們什麼好處都不缺。《詩篇》34篇9-10節對此作了美好的印證:「敬畏祂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什麼好處都不缺。」

我承認,把頭埋在沙子裡只關注自己的需求,生活會輕松許多。然而,我也想提醒自己,所謂「安全」往往不能讓靈魂安穩。可預測性和自私很少能滿足我們的內心,因為我們被造是為了超越單調的生活。常規不應支配我們。上帝並不是一個乏味的上帝,祂往往並不「安全」,但祂是信實的。只要我們跟隨祂的腳步,就能在完成命定中獲得永恆的保障。

我鼓勵你(也包括我自己),願意稍微跳出舒適圈,調整禱告的習慣,意識到作為基督徒所承擔的責任,並真誠地練習感恩。你會發現,我們常常會後悔袖手旁觀,但幾乎從不後悔伸出援手,做些有意義的事。

如果你正在尋找已經在加州開展援助工作的組織,以下是一個快速列表:

紅十字會(Red Cross)
救世軍(Salvation Army)
撒瑪利亞救援隊(Samaritan’s Purse)
世界中央廚房(World Central Kitchen)
Airbnb
加州消防員慈善基金會(CAL FIRE Benevolent Foundation)
希望車隊(Convoy of Hope)

(資料來源: cross walk)

  •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十年體悟:一位牧師從規律運動中構建的「運動神學」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屏幕主導的時代,久坐不動是常態。大衞·馬西斯牧師(兼作家)經過十年規律運動與靈性默想,開創性地提出「運動神學」——基督教的運動觀。其新著A Little Theology of Exercise(中文暫譯《運動神學簡論》)將聖經智慧與現代運動科學相融合,為基督徒提供了一套身心合一的健康實踐指南。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