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小組模式曾被視為教會增長的代名詞,引來一窩蜂的模仿。但香港細胞小組教會網絡發起人認為,教會增長是模仿不來的,細胞小組也救不了掙扎中的教會。
據大洛杉磯教會網絡消息,來自香港的細胞小組教會網路(CCMN)的發起人王利民牧師日前在洛杉磯的北美靈糧神學院向30多位南加州教牧傳授教會成長經驗,反響熱烈。
王牧師的分享令與會的牧者受益匪淺,特別對處於事奉掙扎及帶領弱勢小型教會的同工給與極大的幫助,讓大家明白教會更新的關鍵,以及如何復興教會的宣教事工。
會上,王牧師澄清了一些關於教會牧養的觀念誤區。他特別指出華人最擅長「模仿」,模仿也常被用在教會成長中。但實際上,教會成長是模仿不來的。
他説,從來沒有一間教會因靠模仿大教會而成長的。例如,很多人模仿世界最大的教會韓國純福音教會的增長模式——細胞小組,但他沒看到有哪個教會因此獲得同樣的增長果效。
那麼教會更新的關鍵在哪裡?在王牧師看來是牧者更新以及宣教。他強調,只有教會牧者更新,教會才能走在合神心意中,成為宣教的教會,從而帶動教會的良性成長。
在現實中,牧者在事奉中遭遇巨大的壓力,他們其實非常需要關懷和禱告上的支持。因此,王牧師的負擔是用耶穌的生命陪伴弱勢的牧者,以協助他們生命更新。
他還説,陪伴牧者同行,一定要正視根的基要問題,而非一直盯睛在結果子。因為沒有好根是不可能結出好果子的。
為此,王牧師提出陪伴牧者通行的七要點「關係、參與、使人得力、焦點在基督、外展與繁殖、網路、可調適的架構」他希望有心者不但與弱勢牧者交朋友,也陪他們同行,做根源上的伴行,協助更新。
香港細胞小組教會宣教網路始於1997年,是香港細胞小組教會的一個轉捩點。王牧師聲明,CCMN不是差會,也不是組織,而是一個記錄神在現今所做之事的團體,主要目標是連結有心推動及參與宣教的教會來共同分享資源、一起訓練並差派長、短期福音隊出去,共同完成主的大使命。
據悉,王牧師將於三月在洛杉磯舉行進一步的説明及推動的會議。歡迎牧者教會聯絡並參與活動。
-
2025全球守望名單:3.8億基督徒遭逼迫 北韓踞首位
監察全球宗教自由機構「敞開的門」(Open Doors)公佈2025年《全球守望名單》(World Watch List),統計數據顯示,全球超過3.8億基督徒因信仰而遭受甚高或極高的逼迫,其中中亞和非洲國家高居前10位。
-
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儒家君子」與「基督信徒」的跨界對談
2025 Logos International Forum (LIF)5月3日在香港舉行。其中信仰與中國文化論壇上半場次的會議以「君子與信徒」為主題,聚焦於儒家文化中的「君子理想」與基督信仰中的「信徒典範」,旨在通過深度的跨文化對話,探尋這兩種源遠流長的人格理想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與意義。
-
從温州走到大阪的中國傳道人:「我在日本『織帳篷』,也在等復興」
基督日報採訪了一位現居日本大阪的80後中國傳道人蔣道,瞭解他為何從信仰「飽和」的温州走出去,又如何在宗教冷淡的日本堅持宣教異像。
-
白煙升起!新教宗良十四世上任 將領導全球14億天主教徒
冒白煙了!白煙於羅馬時間5月8日晚6點07分從西斯汀聖堂煙囱升起,名號為「良十四世」、69歲的美國籍樞機主教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當選為天主教會第267任教宗,他將領導全球14億羅馬天主教徒。
-
《尼西亞信經》歷史探討:界限與包容 1700年後的信仰堅守與教會反思
今年適逢尼西亞大公會議1700週年,香港崇基神學院推出三輯神學對話視頻,主題為「我們眼中的《尼西亞信經》」。《尼西亞信經》全稱為「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歷經325年尼西亞會議與381年君士坦丁堡會議兩次重要會議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