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密碼》已在全球上演,電影小説中似是而非的橋段已對觀眾帶來了不少影響,因此籍著林以諾牧師來訪雪梨的寶貴機會,在Light Up Sydney真情夜第二晚,大會以「龍門陣」的形式,邀請了林以諾牧師,中央浸信會的謝友德牧師和原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耀南教授為雪梨的弟兄姊妹解開《達文西密碼》(下簡稱為《達》)的疑謎。
當時得利,投其所好
陳教授認為《達》的成是因為迎合了當時社會讀者的胃口。教授指出《達》有幾點內容是投讀者觀眾所好的。第一、《達》中耶穌的後裔Sophie(意為智慧)是新生代女性的代表,女性不再是中國古話説的「女人三十爛茶渣」(意喻三十歲的女人已人老珠黃),而是「女人三十吱吱咋」(意喻三十歲的女人美貌與智慧並重)。第二、《達》符合了現代人「水準座」的想法,就是人人平等。第三、《達》説耶穌與抹大利的馬利亞結婚,反映了社會對性觀唸的開放。
基督徒要以真理回應社會現象
謝牧師説《達》只是一本子虛烏有的小説,並不是什麼大事情,但是這確實存在在社會當中,而且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基督徒不應坐視不理,不應該不接觸社會。接著謝牧師大贊聖公會借花獻佛的反宣傳舉動,聖公會花了5萬澳元在製作網頁和製作宣傳短片上。有人曾挑戰他們不如把錢花在窮人身上,聖公會給予了公眾很滿意的回應:「這次只用了5萬澳元就把真理傳開,每年我們都會花不下幾十萬的經費在窮人身上。」謝牧師最後説《達》是基督徒傳福音的切入點,也是一個基督徒深入認識真理的機會。
拋磚引玉廣傳福音
林牧師以投影的形式向與會者展示《達》與歷史事實不相符之處,其中一例為錫安會的成立於1099年解體於1617年,生於1642年的牛頓根本不可能與其有任何牽連。林牧師説後現代人喜歡小説(fiction)而不是事實(faction),喜歡用感性思維而不是理性思維,這樣會令我們對事情的瞭解陷入危機。對於有很多地方申請禁放《達》,林牧師説是治標不治本,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可以以任何渠道接觸到,例如網上下載。林牧師建議我們應借機廣傳福音,拋磚引玉,以温柔的態度回應對信仰的疑問,因為這是很多人對耶穌生活感興趣的時候,應在哪裏尋得答案?聖經!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堅定支持羣體
皮尤研究週一(4月2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執政表現。皮尤宗教與公共生活項目研究員奇普·羅託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項議題的支持率上顯著突出,該羣體絕大多數認可現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聯盟聯合推出眾多華人機構響應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將於明日五一勞動節首次啟動,在全球50多個城市同時舉行,以祈禱和慶祝活動在職場中點燃信仰。
-
台灣牧師吳惠蘭呼籲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領袖及華語教會羣體
在近日於巴拿馬舉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與亞洲基督領袖會議)上,來自台灣的吳惠蘭牧師作為全球宣教領導層中的年輕聲音,為大會帶來嶄新視角。她呼籲全球宣教運動的未來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輕一代及華語教會羣體。
-
85歲華人名牧唐崇榮下週赴俄羅斯巡迴佈道 深入中亞挑戰福音硬土
著名華人佈道家唐崇榮牧師將於下週開啟俄羅斯巡迴佈道之旅,以85歲高齡奔赴四城十場聚會。十場聚會中七場以華語主講,三場採用英語宣講並同步翻譯成俄語及烏茲別克語,旨在突破語言壁壘觸及更廣羣體。
-
更多青少年意識到社交媒體弊端 卻難言「戒斷」
雖然當代青少年不再熱衷成為網紅,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為他們觀察世界的「數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調查顯示,越來越多青少年認識到社交媒體的負面影響,但距離大規模遠離這些平台仍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