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個字踏上了Success之道

2009 二月 27日, 星期五 10:36

作者:敬群牧師

耶稣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遠在一八七一年,威廉•奧司勒兒(Sir William Osler)在醫學院求學時,這一位醫學生曾經為著考試是否能過關、為著將來要作甚麽、人生往哪裏去、如何建立前途事業等類的問題深深愁煩。一天,他在一本巨著(一四六六頁)有關多馬•凱裏勒(Thomas Carlyle)生平的故事中,讀到了二十一個字,想不到那一句話,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救他脫離了愁煩而踏上了成之路。他不但成為一代名醫,他也是美國今日著名的 •霍普金醫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Medicine)的創始人。

Like Us on Facebook

那麽,奧氏在年輕時代,使他踏上成之道的二十一個字(英文)究竟是哪幾個字呢?今試譯如下:

「我們主要的任務,不是為著朦胧的遠景而浪費光陰。乃是要專心地從眼前著手去做。」(Our Main business is not to see what lies dimly at a distance, but to do what lies clearly at hand)

這一句名言跟我國俗語所說:「遠處著眼、近處著手」,以及胡適博士說:「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很相類似。當我思想這句話的原意,我發現有二個要點:

一、在日常生活中,事情「主要」和「次要」必須弄清楚。而且,要有使命感。腳踏實地地先去做主要的事。

二、高瞻遠矚是必須的。但是不要變成紙上談兵。為著未來愁煩而浪費了光陰。

可惜,人的本性常容易傾向愁煩。有一位名叫(Louis T. Montnant)的說:「愁煩使我失去了十年光陰。」(Worry caused me to lose ten years of my life.)

遠在一八八九年,美國「成月刊」的名記者蜀埃沙(Theodore Dreisey)為了要訪問發明家愛迪生探求「成之道」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守候在他實驗室的大門前。一天,被他攔截了愛迪生,蜀記者問他:「什麽是成的最主要的條件?」

愛迪生回答說:「不斷地孜孜不倦集中精力去解決一個難題。」他又說:「……自清晨七點至夜晚十一點,在這整整十六個小時內……人們在這段長時間裏做了不少的事情,而我卻只集中在一件事上。全神貫注向某一方向,為某一事件努力。這樣,肯定會獲得成的。」

奧司勒兒與愛迪生這兩位不同時代的人,有關「成之道」的見解卻是一樣的,你有甚麽感想呢?

作者為本報專欄作家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