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信牧師緬懷溫德博士:他是全球宣教的「教練」

2009 六月 29日, 星期一 14:07

世界著名的宣教學家拉爾夫.溫德博士(Dr. Ralph D. Winter)追思禮拜6月28日在洛杉磯舉行,近兩千人出席,其中包括眾多重要的基督教領袖。而全球各地的福音派領袖亦通過文字緬懷與感謝溫德博士一生對於宣教的巨大貢獻。

著名的華人基督教領袖、華福運動創始人、大使命中心創辦人兼榮譽會長王永信牧師,亦發出感謝辭,被編選入「美國世界宣教中心」(U.S. Center for World Mission)旗下的《宣教前線》雜誌(Mission Frontiers)最新一期的紀念專刊中;以下是該感謝辭的原文編譯:

我為拉爾夫.溫德博士的人生向上帝獻上感謝。他宣教先鋒的人生鼓舞了數不清的年青人把他們的人生獻身於全球宣教。

無論是在年齡上,還是在智慧上,拉爾夫一直就是我在基督裏面的老大哥。他比我年長幾個月,而且他是在全球宣教上的「教練」。

《時代》周刊曾譽他為25位最有影響力的福音派領袖之一。對我而言,他曾是我們這個世界最重要的宣教戰略家。他的思想具有前瞻的意識。我記得我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早期參加「美國世界宣教中心」的一個會議時,與聽眾分享說:「如果你今天不能同意拉爾夫的想法,那麼5年或者10年之後你會同意的。」

他曾經在1974年洛桑會議藉著他的演講,喚醒世界宣教領袖意識到未得之民群體與前線宣教。這改變了我們的宣教戰略,由原本只關注地理位置的宣教戰略轉變為以人群為本的宣教戰略,從而引導全球宣教來到一個新的時代。

Like Us on Facebook

我也感激拉爾夫對「主後二千年普世福音遍傳運動」的支持。他與他的全體同工很好的幫助編輯了1989年在新加坡舉行的「公元二千年普世福音化全球諮商會議」的摘要。這是在魯易斯布殊(Luis Bush,「普世2000年福音運動」總幹事)加入「普世2000年福音運動」之前。當時正是這個運動剛剛開始之時,面臨著很多苦難,他的幫助給我很大的鼓勵。事實上,拉爾夫也是「2000年之前在每個族群中建立強壯的教會」觀念的創始人之一,而且這個想法也被用來做為1980年愛丁堡宣教會議的副標題。魯易斯和我只是在他所給出的這個短語前加上了「讓全世界每個人聽到福音」。坦白的說,拉爾夫是「普世2000年福音運動」的先行者。

我們將會懷念拉而夫和他的先知性的洞察力。但是,我現在肯定的是他的作品和「美國世界宣教中心」將會在以後的歲月裏繼續影響世界各地的教會與宣教領袖們。

「普世2000年福音運動」簡介

「普世2000年福音運動」是曾匯集全世界福音派教會力量。該運動起始於福音派運動的核心領導人1989年1月5-8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公元二千年普世福音全球諮商會議」。當時只有300多位代表參加,該運動的策略是「decentralization & networking」(下放權柄及彼此聯結)。所謂二千年運動的總目標是要在公元二千年時「A whole chruch for every people and the whole gospel for every person」(讓全世界每個人聽到整全的福音,並在每個族群中建立強壯的教會。)

華人王永信牧師是該運動的總主席。該運動發起不久,其執行委員會副主席Luis Bush即提出北緯「10 /40 窗」的策略目標。所謂10/ 40窗指的就是地球上一塊長方形的窗形地區,北為北緯40 ,南為北緯10 ;西起西非,東則延伸至太平洋的部份區域。

1995年5月在漢城舉行的公元二千年普世福音化全球諮商會議(GCOWE 95\')舉行時,共有全球來自186個國家的四千多位教會領袖參加。他們覺得需要更詳細的定義「何謂公元二千年完成大使命」。於是根據四份由專家擬出的「未得族群」名單中找出在10/ 40 窗之內最需要福音的1,739個族群。其中之一是根據最早提出「族群」(ethnic group or people group)觀念的宣教學家溫德博士的說法,他以民族、語言、國界、宗教、職業等因素為考量,發現全世界共有2萬4千個群體,其中還有一萬個未得族群(信福音基督徒在2%以下)。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