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的父母並非是不可能的,你要靠着聖經。它是神的啓示,包括了兒女、父母、家庭生活、價值觀、教導、養育、管教等等,凡你作父母所需要的一切裝備,都可以在聖經中找到。
以下是聖經中關於如何為人父母的觀點:
權威
神呼召一切的被造者都生活在權威之下,祂是我們的權威,並且在已經建立的群體中,例如家庭、公司、教會、國家等等,將權威賦予不同的人,因此你不必因成爲兒女的權威而感到局促不安。
你是以神的代理人的身份行使對兒女的權威,但是你不可以爲了自己的目的和方便來運用這個權威,而必須是站在神的觀點,爲了兒女的益處來引導他們。
我們的文化傾嚮於兩極化,談到權威,我們不是傾向於那種愚笨的約翰韋恩式的獨裁主義,就是傾向於做一個無力的膽小鬼,然而神以祂的話和祂的榜樣來呼召你成爲一個慈愛的權威。神呼召你運用權威,不是要使你的兒女做你要他們做的事,乃是要你做一個真正的僕人——爲人捨命的權威者。你成爲兒女生命中的權威,其目的不是要把他們控制在你的權力之下,乃是要使他們有能力自制,因而能自由的生活在神的權威之下。
主耶稣是一個好榜樣。他是發命令的神,擁有一切的權威,然而他卻以僕人的身份來到世界上。他是服侍人的君王,也是統治人的奴僕。他至高的權威是那麽的慈愛,並且都是爲了他百姓的益處。約翰福音十三章三節提到,耶稣雖知道父神已將萬有放在他的權威之下,卻仍然拿一條毛巾束腰,爲門徒洗腳。當他的子民順服他的權威時,他就賜他們能力,使他們能釋放地生活在福音的自由裏。
Like Us on Facebook
引導
如果「權威」是描述父母對兒女的關係最好的字眼,那麽「引導」就是描述父母對兒女所做的工作最好的字眼。父母是兒女的引導者,引導的過程乃是父母幫助女兒認識自己,並認識他所生活的世界。父母引導兒女評估自己和自己的反應,使他不只知道其行爲如何,也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作爲一個引導者,你要幫助兒女了解自己是被神所造,也是爲神所造的,但你不可能只用口傳就能使他明白,你必須帶領他走上這條發現真理的路。你必須引導他的思想,幫助他學得分辨力和智慧。
這個引導的過程,比起僅僅教兒女該怎麽做和該怎麽想,要有更豐富的互動關係,這包括將你的生命投資在孩子身上,接著開放、誠實的溝通,顯明出生命的意義和目的。這不是一種簡單的指導,而是包含了開放自我和分享的引導,因爲價值觀和屬靈的生命是不能只用口傳的,生命需要被理解和領悟。
箴言十三章二十四節說:「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身爲一個有智慧的父母,你不能只是和子女談論談論屬靈的事,你的目標必須是要示範出有朝氣、有活力的生命,這生命是生活在向著神和家庭的誠實裏。做父母的這項工作,就是要照著神的智慧來引導兒女的心。
以福音爲中心
常常有人問我是否曾期望兒女會信主,我的回答是:「福音是大有能力而又吸引人的,它能很獨特地滿足墮落人性的需要,因此我期望神的話語會成爲神的能力,而使我的兒女得救。」但是這種期望是根據福音的大能和它對人類需要的滿足,並不是有什麽好配方能「製造」出得救的兒女。
父母任務的中心焦點就是福音,你需要引導兒女的,不僅是他們的行爲,也是他們內心的態度。你要指明給他們看的,不僅是罪或者失敗是「什麽」,也是內在的「爲什麽」會做錯。你必須幫助他們看見:「神乃是由內而外的在人身上工作」。因此,父母的目標不能只是調教出有良好行爲的兒女,也必須教導他們明白爲什麽會犯罪,以及如何認知內心的變化。
有時父母會給兒女一些守得住的標準,如果孩子不是基督徒,父母想他們反正也不會從心裏順服神,不如把標準降低一點。舉例說,聖經說我們要善待那些惡待我們的人,但是如果孩子在學校被人欺侮,父母就會教兒女不要理會那欺侮人的人,或者更糟的話甚至教導兒女要反擊。
這種不合乎聖經的教導會迫使兒女遠離十字架。不理會壓迫者的態度,爲自己的權利站出來,都不需要神超自然的恩典。然而,要善待壓迫者,爲欺侮你的人禱告,並將自己交託給公義的主,迫使孩子必須面對他靈裏的貧窮,並看見自己需要福音才可改變人心的大能。
神的律法對一位自然的人來說是不容易的,祂的標準高,而且若不靠著神超然的恩典,是不可能達到的。神的律法使我們看見自己需要恩典。如果你不能把神的標準施教於兒女,就是剝奪他們得著福音的恩惠。
福音的內化
最後你的兒女必須把福音的信息內在化。生長在基督徒家庭的孩子,到了某個時候都會仔細察考福音的內容,並且決定自己是否要接受這真理。
用一幅圖畫來想象這情景:孩子拿著一個信仰告白,將它放在手裏察看,決定應該接受它,還是把它丟掉。
父母可以利用這寶貴的機會來幫助這年輕人,以誠實的心研討他對信仰所有的問題。神的話是活潑有力的,基督徒的信仰必經得起誠實的詳審細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問世上的每一個問題,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問困惑他的每一個問題。
在神主權下人的互動關係 (Mutuality)
最近我和兒子有段談話,談到一些神正在教導他的事情,也分享了一些新的洞見,這表示他正以超乎理論的方式去認識神。
當我們談話的時候,我覺得他 不僅僅是我的兒子,而是另一個大人:我不是在教導他,我們乃是在分享認識神的美好,我深感和這人的互動是如此的奇妙。(他曾經是個我所指導、所管教的男孩:爲了他,我常在禱告裏奮戰。)感謝您,神!
節錄自泰德•崔普的《子女心,父母情,從心教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