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諾貝爾醫學獎研究成果有助於攻克癌症

2009 十月 7日, 星期三 13:09

10月5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佈,今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及傑克‧紹斯塔克,因為他們在染色體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於攻克醫學領域三方面難題,即「癌症、特定遺傳病和衰老」。

他們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變短,細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長度就能得到保持,細胞的老化就被延緩。因此可以說,端粒在細胞老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也在細胞癌化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癌症細胞利用端粒酶來支撐自己無控制的「瘋長」(不正常的迅速增長)。科學家正在研究是否能用藥物遏制端粒酶,從而治療癌症。評選委員會表示,端粒酶在许多癌細胞中非常活躍,「如果能夠摧毀具有這麼高活動性的細胞,那就有可能治療癌症」。委員會亦評價說,這三名獲獎者的研究成果「為世人理解細胞(運行機制)提供新視角,有助於摸清疾病原理,促進開發潛在新療法」。另外,端粒酶缺陷可以引起某些遺傳性的皮膚病、肺病和某種先天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此次,被譽為「光纖之父」的美籍華裔科學家、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的高錕博士與另外兩名美國科學家,共同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獎學獎。高博士是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目前人在加州的他,淩晨三時得到自己獲獎的消息時表示「深感榮幸」。

Like Us on Facebook

高博士說:「諾貝爾獎少有表彰應用科學的成就,故我從來沒有想過會獲獎,感到非常驚喜。」他還幽默的說:「有賴光纖的出現,這個喜訊已於瞬間傳遍千里。」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