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學論壇第二届研討會已於4月24日下午在新加坡順利舉行,內地以及香港共有40多位牧者赴會。國内參加者來自浙江、福建、北京、河南、江蘇、四川、遼寧、甘肅、海南等共15個省份或地區。
與會者就「憧憬未來中國教會的體制和牧者」的主題展開討論。主辦者表示,雖然研討會只有短短的半天時間,不能就一些話題展開深入的探討,很多牧者都感「意猶未盡」,但「尤其難能可貴的是,此次研討會已開創中國三自教會牧者和家庭教會牧者一起探討事工話題的先河」。
主辦方進一步解釋說,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國三自教會和家庭教會的牧者不太可能、也不太方便在一個公共空間裏共同探討有關中國教會的事工,但此次會議的召開,將這一僵局打破,主辦方也表示他們將「義無反顧」地促成雙方牧者的溝通和交流。
此次大會邀請了資深的國際領袖訓練專家唐振基博士、哈該國際領導力培訓學院講員及新加坡文化更新學會副會長于明捷博士、以及擁有數十年宣教經驗、現任新加坡韓國宣教協會會長的李升坤博士作爲主講者。他們三人先後就「憧憬未來中國教會領袖的綜合素質」、「中國牧者的時代使命和領導力」和「回顧韓國教會的過去,憧憬中國教會的未來」發言,引發與會者思考。
Like Us on Facebook
其中,唐振基博士這位對領袖學有過豐富培訓經驗的專家,在談到教會領袖的綜合素質時,嚴肅地强調「品格」。他認爲,一個具有持續影響力的牧者應是一位擁有美好品格和靈命光景的牧者。他提醒與會者說,頃刻間能影響群體的牧者或许的確需要一定的恩賜和才幹,但要想長時間影響一個時代的群體,則必須需要內在的品格來持續發揮影響力。
于名捷博士則在幾十分鐘的時間裏對有關牧者的時代使命和領導力等話題,做了非常系統而豐富的介紹。于博士指出,對於當前時代的牧者,應該有洞察時代需要的智慧、國度的胸懷、福音的使命、文化的責任、團隊的精神等。
擁有國際視野的韓國宣教牧者李升坤博士,他不僅能說流利的英語、日語或華語,而且還專門學過德語和拉丁語。發言中,他坦誠分享了有關韓國教會最近十多年所發生的一些負面例子和經驗,希望中國教會在復興過程中不要重蹈覆轍。在座衆多中國牧者深被其真誠的心胸和坦蕩的心境而激勵。
另外,研討會上還有三位與會牧者就「未來中國教會宗派現象的利弊性」、「衛理會體制的特點”」、 「宗教事務條例的特點」等議題進行了簡要的發言。
研討會的自由討論環節中,與會者對中國日後可能出現的宗派現象和狀况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有牧者認爲宗派只是西方教會的産物,中國教會不應該有宗派。其中一位姐妹說,教會不應該有任何的宗派,宗派會給中國教會帶來更爲複雜的局面,她强調大家只要單純地事奉神就可以了。
同時,亦有一些牧者認爲宗派現像是不可避免的,儘管中國教會目前沒有宗派的組織,但很多牧者心裏都是有宗派傾向性的。一位牧者指出,宗派的出現儘管不是神的命令,但它卻是不可避免的,因著時間、歷史、地理、思維方式、做事方法等等的因素,宗派的出現是必然的,只要大家緊扣信仰的核心和使命,健康的宗派體制和理念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後,與會者就討論總結出四個要點,主要是宗派的設立不是神的命令,但是它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宗派的出現既顯明瞭人的軟弱,同時也合理地制約了人的軟弱;宗派的信仰體系必須要持守教會歷史上一些重要的信仰信條;要從神的主權和大能去看待宗派的現象。
中國神學論壇開始於2009年12月,主辦方有見中國教會越來越重視神學培訓和教育的事工,因此提供一個交流事工經驗和分享事工資源的平台。另外亦察覺到有些牧者就一些爭議話題沒有進行良好溝通就給有關牧者「下結論」或「扣帽子」,爲改變這種狀况,認爲更需要一個交流和溝通的平台。目前,該論壇已經在香港注册,現正籌劃在新加坡注册。該論壇自創辦至今已經先後舉行了三次講座和一次研討會。
此次研討會上,主辦方亦表示,中國神學論壇在這個時代共肩負重要的「平台」的使命:從事工角度講,希望成爲神學教育與牧會實踐的連結平台;從教會形態角度講,希望成爲三自教會與家庭教會的對話平台;從福音使命角度講,希望成爲福音使命與文化使命的共融平台;從地理因素講,希望成爲內陸教會與海外華人教會的互動平台。繼此次研討會之後,主辦方還會繼續舉辦更多深入的研討會,以專門探討有關21世紀中國教會的事工處境,如三自教會的事工處境,家庭教會的事工處境,獨立教會的事工處境,以及中國牧者的海外事工處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