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關於中國人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結果日前再次受到社會人士的廣泛關注。據《中新社》報導,有一項涵盖中國12%成年人的大型調查顯示,成年人群精神障礙總現患率為17.5%。專家據此推算,中國大約有1.73億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如果加上患有精神疾病的兒童青年,數字則更為龐大。該一數據引起社會人士的關注,並且有媒體評價說,社會轉型期間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容易高發,亟需加強心理健康建設。
本次調查是繼1993年以後第三次國內較大規模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採用多階段、分層次、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在浙江、山東、青海、甘肅4個省確定了96個城市和267個農村作為初級抽樣點﹔1.13億18歲以上個體的抽樣框架涵盖了中國12%的成年人。研究顯示,在成年人群當中,心境障礙為 6.1%,焦慮障礙5.6%,物質濫用障礙障礙5.9%。
《中新社》對此評論說,研究顯示,精神障礙已成為當今社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中國成年人群的精神衛生問題不容忽視。
面對1.73億國人患有精神疾病的消息,一些專家表示首先不要危言聳聽,精神並非並非日常所說的「精神疾病」,其範籌非常廣泛,包括了多種焦慮障礙,還包括以抑鬱和躁狂為主的心境障礙,以及酒精、藥物使用所導致的各種精神障礙和衝動控制障礙等,程度上也涵盖了輕度、中度和重度,大多只會困擾當事人,而不會對周圍人和社會造成危害。
Like Us on Facebook
專家表示:「公佈這一數據的初衷是為了引起社會各界對精神疾病的重視,增強人們的心理、精神健康意識,也是為了呼籲多些精神科醫生。」
但是,龐大的精神疾病患者基數仍舊令媒體和社會人士更加關注社會轉型期的心理健康問題。
中國另外一家官方媒體《新華社》近日也發表文章,指出心理問題人群、精神障礙患者、和嚴重精神病人制造的惡性案件近年來時有發生,顯然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時各類社會人群的自殺事件也時有發生。研究表明,當社會處於轉型時期,隨著社會競爭加劇,以及原有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受到衝擊,價值觀念混亂甚至解體造成普遍的無所適從感,加上社會分化使得人們很容易心理失衡,而不良情緒如果得不到及時釋放,人就會患上輕重不同的心理疾病,嚴重的會自殺,或者表現為對社會的破壞性,釀成惡性案件。
近來所發生的富士康12宗自殺事件、江蘇泰興中心幼兒園發生的砍殺幼兒等一連串的惡性事件也令社會各界更加關注心理健康問題。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告訴《美國之音》說:「長期以來隻重物質發展,只重硬件的發展,忽視人的精神層面,社會上也缺少很多人文關懷的NGO(非政府)組織,這些就使得我們精神層面的問題更加雪上加霜。」
專家們呼籲更加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層面的建設。也有專家呼籲人們要對看心理醫生、診治心理疾病有更加健康的看法。「因為世人的偏見,很多得了心理疾病的人害怕被別人知道,被人誤解,所以不願意別人談論自己的病情。」心理咨詢專家戴光明說,「如果我們能夠像對待身體疾病一樣對待心理疾病,那麼,许多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面對日趨嚴重的心理問題,亦有基督教界人士呼籲人們更加關注靈性健康,從而改善心理問題。基督徒醫生、有著30多年中醫臨床經驗的美國加州誠愛中醫診所的黃愛明醫師引用世界衛生組織所給出的健康標準,強調出「人的健康並不僅只是身體方面的,是身、心、靈三方面的健康」。
另外,台灣衛理神學研究院院長戴俊男博士曾在撰文分享說,靈性的向導和輔導、信仰都可以對治療產生積極的作用。他特別提到一點,即宗教與醫療本為一體。長久以來,在人類的歷史裏宗教和醫療都走在一起,強調人們的靈性需要並不是新鮮事,直到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之後,宗教與醫學才完全地分道揚鑣。因此,教牧輔導將是當今醫療團隊中治療憂鬱症不可或缺的伙伴,因為教牧輔導員不只對聖經和神學有深厚的素養,而且也對人性和心理諮商有更深入的了解,它符合了今日教會和社會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