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教界德高望重的牧者、前世界華福總幹事麥希真牧師上週末親臨紐約主講宣道信息。三天五堂的大會上,麥牧師以「落實」與「踏實」兩個步驟分享如何發展有效的差傳事工。
說到差傳事工的落實與踏實,麥牧師解釋說,「落實」就是要把神學和理論化成有計劃的行動。而「踏實」則是再進一步,即不單單有一些行動,並且要讓這些行動真正結出屬靈的果子。他表示,廿一世紀華人教會的差傳事工若要成,就必須要「落實」和「踏實」。
麥牧師特別用一場專題講座,分別從個人、教會與禱告三個層面談及如何建立踏實的差傳事工。
個人:從短宣旅行到長期宣教
如何把一個對宣教沒有任何經驗的信徒培養成長期的宣教士呢?麥牧師提出五個培養階段:短宣旅行、短宣體驗、短宣工作、短期宣教士以及長期宣教士。
不少爲主獻身的宣教士都是從短宣旅行開始的,麥牧師表示,短宣旅行有別於一般的短宣工作,前者雖有「短宣」之名,但實際上只是在旅行,比如一路游山玩水欣賞風景、體驗民俗風情、品嘗各地美食等。
近些年來,一些華人教會都派出短宣隊,但其中不少信徒是在作短宣旅行,並非真的在短宣。雖然旅行可以幫助信徒增廣見聞、開闊視野,但並沒有真正開始宣教的工作。爲此,他建議基督徒自行承擔短宣旅行的全部費用,教會亦不該給短宣旅行者任何財政上的支持。
Like Us on Facebook
相比之下,短宣體驗則是更進了一步。麥牧師表示,短宣體驗就是幫助參加者真正體驗工場上的物質、家庭、社會、文化、福音與培訓的需要,並切身感受到宣教士的掙扎、勞苦、喜樂和成,從而激發自己和教會一同爲宣教奉獻金錢、禱告甚至是自己的一生。他認爲,教會可以對短宣體驗者給予適量的財政支持。
短宣體驗之後就開始真正的短宣工作。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麥牧師表示,在短宣開展之前,需要做好相關的準備,包括聖經根據、基本思想、工作訓練和合作。
短宣工作的具體實行也非常多樣化,有的是福音工作,比如說派發福音單張、獻詩、表演福音話劇、分享見證或者講道;也有用教育工作開展短宣的,例如親子講座、衛生訓練等;也有藉著服務途徑開展短宣的,比如醫療、救濟、慈善等。
短宣的實行不是結束。麥牧師表示,倘若短宣隊員接受教會經費上的支持,就有責任回到母教會報告短宣工作的成果,鼓勵大家用禱告和金錢來給予支持。
接著,麥牧師講到了「短期宣教士」。他認爲,在宣教工場服事超過一年的人才可配稱爲「短期宣教士」,倘若服事時間少於一年,即便再辛苦也絕不配稱爲「宣教士」。
在他看來,除了直接傳福音外,那些服務社會,或是在差會辦事處工作、或是爲福音的緣故從商、讀書、學外語,完成某種工作目標的人都屬於宣教士,在神眼中都看爲寶貴。
至於「長期宣教士」,麥牧師形容它是一條艱苦難走的十字架的道路。他指出,一個稱職的長期宣教士很不容易當的,除了清楚神的呼召外,更需要有若干的神學訓練和工作經驗,平衡和成熟的心理,對工場還要有深入的瞭解,這樣才能勝過人事、文化、抗拒福音的壓力,堅持到底,結出屬靈的果子。否則就會半途而廢,從宣教戰場上敗下陣來。
教會:從佈道到差傳,從同文化到跨文化
緊接著,麥牧師從教會層面分享了如何建立踏實的差傳事工。首先,他提出教會要並行發展布道與差傳事工,兩者要雙管齊下、平衡發展、互相配搭。
在麥牧師看來,整個「使徒行傳」就是在講佈道與差傳兩件事情,前9章講的是教會的本地佈道,後19章是關於差傳的工作。可見,佈道與差傳對教會來講是何等的重要。
說到佈道與差傳的異同,他說,兩者的共同點是領人歸主,而區別在於佈道是領人歸主後加入本教會,而差傳則是建立新的教會。
對教會而言,佈道與差傳同等重要,不可偏重發展一方。所以,每個教會不應只「自私地」領人歸主,加入本教會。在發展佈道事工的同時,也必須時時刻刻、念念不忘的在近處或者遠處領人歸主,成立更多的新教會。
爲此,麥牧師總結正確的戰略:教會應先教導弟兄姊妹領人歸主,同時緊接著推動向外發展差傳事工,然後佈道與差傳雙管齊下,平衡發展,讓兩方面彼此激勵、互相配搭,在促進本教會增長的同時,也在外地大大植堂。
講到教會的差傳事工,麥牧師把它分爲三大類:同文化差傳事工(在本城)、近文化差傳事工(在遠處)以及跨文化的差傳事工(遠近皆有)。他表示,華人教會要兼顧這三種差傳事工,不能只關心華人,亦要關心所有國家、所有民族、所有文化群體。
在麥牧師看來,現今的海外華人教會在跨文化的差傳事工做得還不夠,他盼望廿一世紀的所有華人教會在同文化、近文化、跨文化三種差傳事工上都能大有發展。
禱告:貫穿始終
最後,麥牧師講到差傳事工絕對離不開禱告的支持。他說,無論那一種差傳事工,都是非常不容易走的路,是一條十字架的道路,所以差傳事工需要用禱告來托住。
雖然差傳之路難走,但麥牧師鼓勵弟兄姊妹不必爲差傳事工感到恐懼,因爲「靠著那位加給我們力量的基督,凡事都能做。」
末了,他鼓勵弟兄姊妹人人爲差傳事工付上禱告的支持,讓禱告貫穿差傳事工的始終,給前方宣教士長期屬靈上的支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