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潘冀,是唯一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FAIA)頭銜的台灣建築師。年來得獎作品無數的他談到自己的成路時提到,穩定的信仰力量和清楚的管理意識伴他度過重重困難,更是奠定他人生事業的兩大基石。
上週台灣佳音電台特別選播《展翅上騰》職場系列講座中建築師潘冀的分享。曾獲《天下雜誌》選為「影響200飛越2000」人物的他,專業本色不改—從基礎說起。他表示,幼年因父母關係入讀澳門培道中學附設小學,這成為了他基督信仰的啟蒙;到了高中準備升學時,老師給他有關時間分配的建議,使他養成處事時按優先順序管理的習慣,兩者都對他日後人生事業起了關鍵性的影響。
潘冀自言興趣廣泛,雖然較喜歡文科,但對數理也不排斥,亦因此在大學時選擇了建築專業。畢業、退伍後他和许多台灣學子一樣,負笈留美,且一待就是十多年。從最初的格格不入到後來一展長才,這段異文化的磨合期,對潘冀來說痛苦卻彌足珍貴,「建築所需的不只工程知識,在美時間的人文培養帶給我很大幫助。」
儘管事業有成,潘冀與妻子從未放棄回國念頭,「因為覺得在那裡享受的是別人幾百年來辛勞的結果,多我們一個不多,少我們一個不少。不如把所學的帶回國,也许多有些貢獻、幫助。」1976年,越戰剛結束,局勢仍動盪不穩之際,夫婦倆偕子女毅然回台。
Like Us on Facebook
然而在台發展初期最常碰到的挑戰便是「國外那套,國內未必行得通。」潘冀說當時做建築師,要不是有良好的社會關係,或者很會應酬、長袖善舞,再不就是很有彈性,懂得走巧門。這些都與他的信仰和長久以來建立的生活習慣不符。但他始終相信過去歲月的經歷不是偶然,38歲創業的潘冀決定用單純專業養成的訓練和仰望上帝的心,在台灣走出一條路。
從開始時只有三個人的公司到今日潘冀聯合建築事務所在上海、天津、廈門成立據點,回顧過往潘冀充滿感恩。當1994年美國建築師協會授予院士資格,他說最令他感到驕傲的不是得此殊榮,而是所獲肯定作品都是這時期在台灣做出的。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詩119:105)是潘冀個人的成座右銘。他提到了晨更的重要,每天早晨他一定先有20至30分鐘靈修禱告的時間,「有時主藉祂的話語提醒我、有時禱告讓我的腦筋得以清醒思考」,數十年如一日的靈修習慣是他不斷得力的泉源。 而除了對時間的有效管理,他還有一個水龍頭理論:每個人的腦袋都像水龍頭,可以開、也可以關。當因地(時)制宜的管理我們的腦袋。
他舉例說,「譬如我才結束跟客戶在電話那頭的爭執,現在又要開會,我就應把剛才的思緒關閉,專心開會。」這樣做是為了要訓練專注力,在有限時間內專注地把事情完成,也不會讓情緒影響自己。
謹記時間有限的潘冀,透過信仰對自己的人生有清楚的認識,「我們的能力、生命有限,在世上神給我們機會經手一些事、跟某些人相處,時間都相當有限,我們只是代管、經營的人。就連兒女,我們也不能決定他們的未來。」他分享說,他的兒女現在所做的,都不是他原先預想的,「有選擇電影藝術為志業、也有服裝設計夢,我們只能在旁鼓勵他們。」
這種管家理念也用在他經營公司上,「或许其他人會說『事務所是你創的,你應該叫老闆』,但這些年我從來不認為事務所的同事是我的員工,我都稱他們同事、同仁,因為我們是一起打拚、成長,只是在這樣的時空條件下,我們有幸可以經管上帝放在我們手中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