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穎智牧師灣區分享教會牧養心得

2011 一月 13日, 星期四 10:17

在短短廿年之間帶領香港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創下從120人至一萬人的增長傳奇的蘇穎智牧師,本月初應山景城主恩基督教會的特別邀請主領了一場「教會牧養」專題講座,與灣區教牧同工分享經驗及心得。

在美國,早幾年前「超大型教會」(megachurch)曾一度成為信徒和教牧同工當中的熱門話題,並成為了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時至今日,雖然megachurch熱潮已告一段落,但是「教會增長」仍是海外華人教會老生常談的話題。而在這方面甚為成的蘇牧師在講座開始的時候,即坦誠地跟弟兄姊妹表明「教會增長」沒有捷徑,一定要經過掙扎、流汗和不斷順服主、不斷經歷主,而且要警醒、謙卑、禱告,在與主同行的時候,教會就成長了。從120人增長到今天有一萬人的恩福堂,至今也是一直在掙扎中發展的。

健康教會的牧師和同工的角色與互動

講座上半場,蘇牧師先講解「健康教會」的特質。從牧師到同工團隊之間的互動開始講起,蘇牧師指出了三大方面。首先,他引用了曾任美南浸信會主席的Adrian Rogers牧師的一句口號「一個真正健康的教會是由傳道人、牧者來帶領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蘇牧師解釋說,如果教會僱了一個傳道人來,這個傳道人每天只是按照執事會編訂的日程表上班下班,他就只是一位僱工。蘇牧師呼籲教會不要請一個僱工來教會服事,因為當一個牧人成為了僱工的身份的時候,就不能成為弟兄姊妹的榜樣。帶領教會的牧人需要有生命式的事奉,他的生活方式是每天24小時都在服事的人生,不但是在教會事奉,在自己的家庭也事奉,也帶領自己的妻子兒女們全家一起服事,他的家應該是常常開放的。蘇牧師表示,他也常常開放自己的家來做小組聚會,教會的弟兄姊妹都很熟悉他的家,也很習慣牧師的子女來服事大家。

Like Us on Facebook

第二方面,蘇牧師講到執事的角色。很多教會都有執事會獨大以至牧師也得要聽命於執事會,或者是牧師與執事會之間意見不合、缺乏溝通等問題。蘇牧師提醒大家說,「執事的角色是配合傳道人一起去同工的」。蘇牧師形容在一個健康的教會,牧師和執事之間是一個團隊,大家互相配搭服事,因此不會存在所謂的代溝或者鴻溝之類的。蘇牧師笑言,他和教會的執事們關係緊密,查經在一起,服事在一起,連打球也在一起。

蘇牧師接著提到教會實際運作的中心力量——小組委員。在一個健康的教會裡面,除了有牧師、執事做決策和領導之外,還有小組委員來真正落手落腳把計劃實行出來,這種互動可以確保各項事工運作有效率。蘇牧師道出了小組委員的重要性,「開執事會,如果沒有小組委員預先做好計劃的話,這個執事會又長又臭。除非他們已經有很周詳的計劃,我們很清楚他們想做什麼、如何做、預算如何,詳細的東西知道了,執事會很快就通過了」。

第三方面,是Rogers牧師所謂的「會眾的同意和支持」(congregation approved/ endorsed)。蘇牧師為這一點補充,會眾不但要同意和支持,在一個健康的教會,會眾也應該一起投入行動,而鼓勵會眾投入行動的首要條件是培養他們對教會的主人意識(ownership)。牧者和同工團隊必須要把異象傳遞清晰,讓教會的異象變成每個會眾的異象,大家才能同心協力達到目標。

健康教會的八個特質

講完一個健康教會裡面牧者和同工團隊的角色和互動之後,蘇牧師列出了健康教會的其他八個特質。

第一、信仰保守

蘇牧師說,一個健康的教會信仰必須要保守,對於絕對的真理不能夠有半點的妥協。09年香港曾經因為《家庭暴力保護條例》修訂案而鬧得滿城風雨。當時蘇牧師公開反對將同性同居伴侶納入家暴條例的保護中,擔心這項修訂等同於承認同性同居伴侶為「家庭」,或會為同性婚姻等類似的法案大開綠燈。蘇牧師的言論引來了社會上部分人的激烈反應,甚至用粗言穢語來辱罵他,又被扣上「基督教極右派」的帽子。雖然如此,蘇牧師從未妥協或後悔,他澄清說,實際上教會並不是要排斥或反對同性戀者本身,只是不願意縱容罪惡。而且,蘇牧師的教會同工當中有前同性戀者,也有曾經入獄的、吸毒的、黑社會的,教會同樣地包容他們。

對於絕對的真理,教會絕對不能妥協。可是,蘇牧師提醒教牧同工們,在信仰保守的同時,方法一定要創新。面對相對的東西,蘇牧師認為教會必須要有開放的態度和彈性。如果有哪些方式是叫教會無法增長的,這些方法應該是錯的。

第二、少開會多事奉

要管理一所有一萬人的教會,是否就需要開很多會議呢?蘇牧師指出,無論一所健康的教會有多大,行政組織一定要盡量簡單。如果教會成為了開會的教會,這就是不務正業、浪費資源了。蘇牧師說,在有一萬人的恩福堂,教會仍然是一個月一次會議,每一次兩個小時之內結束,後半個小時更是禱告會。他指出「溝通、坦誠、信任」就是開會流暢的秘訣。

第三、整全的關顧,有關活動的事工安排得井井有條

對於「整全的關顧」,蘇牧師有獨特的見解。他指出教牧同工不要只是想著自己的需要,要更多去發現教會的缺口,每一個年齡層的缺口。蘇牧師舉個人經驗為例說明。蘇牧師剛剛從美國回到香港事奉的時候,他發現教會沒有育嬰的事奉,於是很多有孩子的弟兄姊妹都不能來參加聚會了。蘇牧師想盡辦法去加強這方面的服事,他希望教會能夠成為一個小孩子喜歡來、青少年喜歡來、長者也喜歡來的地方。

帶著think big, start small的信念,起初蘇師母訓練了幾個媽媽來看小孩,早堂有幾個媽媽來看孩子,她們去參加中堂禮拜的時候,就有參加早堂禮拜的媽媽來替更。自從有幾個人開始育嬰的服事之後,幼兒的數目就不斷增加了,也就代表來參加聚會的父母也不斷增加。蘇牧師坦言,「現在一家之主不是父母了,而是小孩子。孩子喜歡去的地方,父母就跟著去;孩子不喜歡去的地方,父母就不去。」

蘇牧師也分享了一個貼身的觀察,「過去我去過一些主日學,什麼年齡的孩子們都混在一起,這樣的主日學肯定不能吸引小朋友留下來的。小孩子一定要看到peer group,即同年齡的人在一起,玩得很高興的話,下次他們也很願意再來。」起初由蘇牧師的兒女和執事們的兒女組成的小組,恩福堂的兒童事工就這麼開始了,沒有想到它從十幾人、幾十人、幾百人增長到現在的1,500多人。

恩福堂的長青團契(長者事工)也是一個奇蹟,從最初50人增長到現在超過900人,平均年齡是70多歲。蘇牧師形容長青團契是「教會裡面很大的動力」,因為他們做義工最多、探訪最多、去禱告會最多、洗禮最多;每個星期1萬多份的禮拜程序表都是他們來疊摺的。

「整全,所以整個教會每一個範圍都要去看,不能只是看一個部分。就好像一條一條的鎖鏈,到底它有多少力量,不是看它最強的那一環有多少力量,而是看它最弱的那一環有多少力量的。」蘇牧師總結說。

第四、專才領導,事工專業化以至教會發展

關於事工專業化,蘇牧師強調了牧者的角色是一位屬靈領袖,而教會每一個部分的實際運作卻是需要專門的委員來執行的。牧者並不需要參與到教會的每一件事情上,只要給委員們屬靈的原則,為他們禱告,為他們打氣,讓他們不受到其他人的干擾,無後顧之憂地去做自己範圍內該做的事情。

蘇牧師說,「傳道人不要做不務正業的東西,建築不是我的正業,建堂不是我的正業,我要給那些專業的人去做。但是有的涉及到大家都有分的事情,他們會問我們。我們給出意見之後,就放手他們去做。」

第五、全人傳道、人人皆兵

一個健康的教會必須要「全人傳道、人人皆兵」,傳福音並不只是屬於傳道人的工作。蘇牧師介紹,每位恩福堂的弟兄姊妹在受洗之前都要接受栽培,其中包括「三元福音倍進佈道」及三套的查經課程。首先是一針見血的福音性查經,第二是價值觀重整,旨在把世俗的價值觀轉化為符合聖經的價值觀,無論是在工作觀、婚姻觀、死亡觀等。然後每個人也要寫下自己的得救見證,並約見傳道人單獨面談,當傳道人認為他已經信得清楚、有重生的把握的時候,才讓他們接受洗禮。蘇牧師說,因此恩福堂的弟兄姊妹在初信的時候,已經開始帶人來教會,開始傳福音了。

蘇牧師還指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初信者比老基督徒在傳福音上更加有效,因為老基督徒的生活圈子裡面都是基督徒,反而初信者更多接觸到未信主的人,未信主的人看到初信者身上的變化就感到很驚訝,於是很有吸引力,很想跟著來教會聽聽……因此我們要把握初信者在初信的時候生命的轉變,吸引很多人來聽道。」

第六、觸覺要敏銳,迎合需要——外展工作(Outreach)

蘇牧師指一個健康的教會必須要敏銳於周圍社區的需要,並以外展工作來服事社區,最終達到傳福音之效。他舉一例來說明,恩福堂最近趁著聖誕節和新年期間,連續幾天在附近的公共屋村為低收入的家庭提供免費的盤菜宴,一共開了300桌。每一桌有12個人,其中有2至4位是恩福堂的弟兄姊妹。大家一邊吃飯的時候,就有機會向未信主的人傳福音,有興趣來教會的人可以立刻留下聯繫方式,以便教會日後跟進。由於恩福堂過去也曾經服事這個社區,比如在中秋節的時候派月餅、聖誕節的時候派禮物和寒衣,平日也有開辦學生補習班,所以這次來參加盤菜宴的人當中,很多都已經接觸過恩福堂,並且有興趣來教會。一晚盤菜宴,就有100多人回應,這個回應率可算是蠻高的。

「我們的教會有沒有留意到社區這些特別的需要呢?有沒有想過我們要主動一點,不是等他們來,而是我們要去社區當中。如果我們這樣做的時候,人們就會對教會有很好的印象,他們也會很自然地帶人來了。」蘇牧師說。

第七、小組關顧

第八、敬拜更新

最後,蘇牧師輕輕帶過兩點,指出這些都是人們來到教會之後的第一個印象,不容易被人遺忘。他鼓勵教牧同工和弟兄姊妹考慮這八個要素,建立合神心意、得人如得魚的健康教會。

下篇: 蘇穎智牧師談健康教會領袖的素質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