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美國加州華人神學院、2010年畢業的舍禾傳道近期發文以自己在中國及美國兩地牧會的經歷,總結兩地教會的特色和差異,從而指出雙方互相學習的空間。
來自溫州的舍禾傳道是2009年3月接到加州矽谷某教會聘請牧養教會的。他坦言,來自中國大陸的傳道人要在美國牧會實在不容易,文化的差異成為事工困難的第一因。再加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這是最難的事。但他感到:「如果不以牧會作為基點,那麼神學教育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文字事工也將會成為一幅沒有靈魂的軀殼。」最終他還是選擇畢業後亦繼續在加州牧養教會。
在牧會中,由於文化不同而產生衝突是很平常的。舍禾傳道接著從他自己經歷來談論中國教會和北美教會在管理模式、福音事工、教導體系及牧養藝術這四個方面的一些區別。
在管理模式方面,舍禾傳道看到中國教會的傳道人基本上由本教會產生,而北美的傳道人則絕大多數屬於「空降」,通過聘牧的管道把牧師引進教會。他看到北美教會在發出聘請要求時,很少有「要具有強烈愛靈魂的負擔和美好的屬靈生命」等類的條款。而中國教會則恰恰相反,很在乎(牧者)愛主的心、捨己的心、為父的心和對靈魂的負擔。
據舍禾傳道觀察,北美教會的傳道人流動性很大,牧者一旦遇到問題,很容易選擇離開教會。而中國的傳道人則不會輕易離開教會,就算自身觸犯聖經原則問題,也情願在教會接受懲罰,直到問題解決,重新返回講台。可見中國傳道人有一美好的心態,就是把教會當作自己的家。
Like Us on Facebook
在福音事工方面,舍禾傳道通過 「北美一位牧師的教會在五年內帶領了40個人信主」看到在美國要帶領一個人信主,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同時他也感慨神在中國所作的福音工作,卻與北美完全不同。他表示在中國,民工和大學生是歸主人數最多的群體,速度如疾風烈火,又如雨後春筍。
同時,他也具體對比分析北美教會多通過團契的形式來開展福音的事工,而中國教會則多以堂會的形式發展福音事工。
針對教導體系方面,他說明絕大多數傳統的中國教會講道以造就、挑旺為主,而且並不避諱,對罪惡大聲指責;而大半北美教會的講台則以鼓勵、輕鬆的話題為主,對於使人不安舒的話大多敬而遠之,傳道人絕不輕易指認某件違反聖經的行為為犯罪。正因為如此,很多真理在北美的講台上被人為的遮掩、淡化,甚至不講。
舍禾傳道也坦承地說:「經過一年在北美做牧養工作,若有人問我感受如何,我會說『收穫很大』;但同時,我內心有很強烈的聭疚感,因為我礙於人的情面,讓许多真理『被避諱』了。在牧會之前,我完全無法理解何以會有牧者不敢講一些重要的真理,直到我自己也有所畏縮,才感歎人生真是難以把握啊!」
最後對於牧養藝術方面,舍禾傳道分析對美國牧師來說,關係重於一切。牧師需要把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探訪和關係的建立上。牧師可以不大會講道,但一定要懂得會關心人。
而中國教會的情形則恰恰相反,傳道人注重教導,甚至是灌輸式的教導。一個傳道人是否優秀,就看他是否長年在外地巡迴式地開培靈會、開奮興會,開神學班,或者是主日是否到處被人請到其他的教會。這樣一來,牧者對本教會信徒的生命狀況就越來越生疏,無法深入地牧養。他相信许多中國大陸牧者需要學習北美牧者安穩細緻地料理羊群,瞭解會眾所發生的事情。
接著舍禾傳道分享了「牧師探訪」、加州與中國教會信徒的忙碌及教會對此的看法、北美華人信徒背景多元等細節,給讀者帶來非常生動的對比。
最後舍禾傳道總結說:「牧養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對我來說,牧養是在創作一個長篇故事,是在書寫一段流泪史。」
有興趣者歡迎訪問《恩福》雜誌阅覽全文:《牧會路上的『日內瓦』——一位大陸傳道人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