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出中國 家庭教會領袖談海外宣教(上)

2011 三月 24日, 星期四 18:02

中國大陸13億人口是宣教的大工場,但同時中國大陸教會亦領受神的呼召在差派宣教士,同心回應主所給的大使命。3月上旬,北京海淀區一家庭教會主日,教會長老為弟兄姊妹播放了一組大陸宣教士在海外的照片。照片中有一些中國人在南亞尼泊爾偏僻之地給當地孩子上課,也有一些中國人在非洲某國的場景。

據中國《基督時報》報導其中一個讓很多人感動的鏡頭:「這些人在牧者的帶領下做了一個儀式,他們每人手拿一塊石頭,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大家把石頭放在一起成為一個十字架形狀。牧師介紹說,通過這個儀式,他們決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這片土地。照片中,有的宣教士在堆砌石頭時,留下了眼泪…」

報導介紹:「照片中大多數人是年輕人,和很多因賺錢出國務工的人不同的是,他們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異象——普世宣教而離開故土,到了非洲與東南亞國家,為了宣教他們在當地也取得了合法的工作身份,藉著工作把福音帶給當地人。」

有基督教事工調查稱:來自亞洲參與海外宣教的宣教士佔全球的35%(69,000),而北美洲的佔36%。全球教界對「福音出中國」的期待也越發增大。海外宣教在中國處於什麼時期、中國教會進行海外宣教面臨的各樣挑戰與優劣勢是什麼呢?《基督時報》對北京家庭教會的一位領袖張牧師此番個人採訪讓我們可見一斑。

Like Us on Facebook

中國家庭教會海外宣教的戰略地位與深遠意義?

張牧師表示:「首先,從聖經的角度來講,宣教是大使命,每一間教會都應該積極的回應。第二、宣教也是教會存在的目的之一,有能力而不宣教的教會就失去存在的價值。第三、宣教也是蒙恩者對神救贖恩典的回報,我們從宣教士那裏領受的救恩,也應當再傳揚出去。」

其次,目前從整個世界教會的格局來看,中國教會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復興,特別是當更多城市教會興起,上帝預備更多的人力、物力資源時,中國教會更應該開始學習宣教,執行普世教會共同的宣教使命。

最終,上帝也藉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教會的宣教事工,從十七至十九世紀的英國、美國到二十世紀亞洲的幾個國家,都證明了這一事實。現在中國社會的經濟也發展了,這意味著中國教會承接宣教使命的時候來到了。

中國海外宣教處於什麼時期,是幼年期,還是少年、中年期?這個事情的特點是什麼?中國教會做海外宣教有何優勢、劣勢?

張牧師說到:「中國的海外宣教還處於幼年期。中國海外宣教的歷史中,解放前老一輩的牧者如:倪柝聲、計志文、宋尚節也都去過東南亞宣教,這是可能是因為中國跟東南亞比較近,所以去東南亞比宣教的人較多。但歷史的原因造成解放後教會很難繼續堅持下來,這就出現了中國教會宣教的斷層。」

他繼續說:「改革開放後雖然中國教會經歷了復興,但還沒有能力涉足海外宣教,原因是:三自教會少有海外宣教的異像和負擔;而家庭教會雖有宣教的異象卻長期經受不同程度的限制;整體的來說教會雖然經歷了復興,但在宣教方面目前仍處在不成熟階級。」

張牧師分析現在宣教的劣勢:「現在雖然有部分的宣教士被差派出去,實踐了宣教的異象,但我認為還是不具優勢:首先,因為所差派的宣教士普遍的存在:1、文化水準 不高;2、神學裝備不夠;3、年齡比較小,沒有社會經驗;4、沒有海外生活經驗;5、國內教會的領袖也沒有跨文化的宣教和生活經歷等。」

「其次,國內教會的資源也不夠;從人力資源來講,城市教會有足夠人才,但沒有宣教的異象。農村教會有宣教的異象,卻沒有符合條件的人才。從經費資源來講,城市教會經費好一點,但是目前城市教會的耗費很大,也是很難抽出宣教費;但農村教會經費上連自己的發展都很難維持,更拿不出宣教的經費來。」

張牧師也指出由於中國的政治環境限制,還不能成立較大的宣教差會,如果可以有宣教差會,那就可以藉著差會整合各種資源,一邊訓練宣教士,一邊可從教會中募捐宣教經費,集眾多教會的力量幫助差派宣教士,推動海外宣教就不是問題了。

他認同差傳專家溫德博士曾經說的:「神為普世人的救贖預備了兩個團體,就是差會和教會。」差會、教會和他們所支持的宣教士,就形成了一個「差傳鐵三角」。我們要在主裏面同心同工,把宣教士差到不同文化的群體中,領人歸主。

張牧師分析目前中國教會宣教的七點優勢分別有:

1、中國人多,中國教會的信徒多,將來願意宣教的人肯定也多。

2、中國教會的很多牧者都有世界宣教的異象。

3、中國的經濟近年發展的比較好,教會也會有更多的宣教經費,這樣支持海外宣教就會更有能力。

4、中國在阿拉伯世界與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有一定的影響力,當國家的影響力大的時候,對方就會看得起中國人,宣教士出去辦簽證會比較方便,在當地也會得到尊重。

5、世界華人多,按照使徒時代保羅的宣教戰略來看,宣教士首先可以進入華人當中為跳板,繼而再進入當地人當中宣教。

6、中國教會的信徒都是從基層出來的,他們經歷了貧窮、苦難,再去做宣教的時候不會有那種居高臨下的氣質,跟一些貧窮苦難的人接觸,更容易對他們有同理心,容易做到道成肉身。使對方感到,我們不是憐憫他,而是認同他們,這樣容易被接受。

7、移民宣教,就像當年保羅織帳棚一樣,不是完全仰賴教會供給經濟。最好是自己有一個職業,這樣可以相應的解決身份問題,還可以解決生存問題。

中國教會在做海外宣教與其他國家華人教會如何更好的搭配?

雖然海外華人國籍不同,出身環境不同。但張牧師認同目前中國教會在海外宣教這一塊,要與海外華人教會進行合作。他指出中國教會現在還不太能獨立訓練宣教士,就算差派出去了,在對宣教士的引導、探訪方面很難作的好,這就需要國外的華人教會或合作的機構一同參與。

他說:「原本在宣教的事工上,應該是不分國內國外的,大家需要有共同的國度宣教異象。因此在宣教的事工上有更大的合作空間如:1、一同培養宣教士,海外有經驗的老宣教士可以帶國內年輕的宣教士,使他們在宣教的工場上更快成長。 2、可以一同差派宣教士,使被差派的宣教士看到教會的國度觀。3、可以在經費上一同支援宣教士,使宣教士在經費上得到更多教會的支持,以致沒有缺乏。4、 可以在探訪宣教士上一同配搭,國外的教會的同工更方便出境到宣教的工場探訪。5、也可以在宣教的策略上一同探討,幫助找出適合中國教會的宣教士自己的宣教策略。這樣海外華人教會的參與,會彌補國內教會在宣教事工上的缺陷。」

相關新聞:

福音出中國 家庭教會領袖談海外宣教(下)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