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百年慶 魏外揚撰文紀念宣教士貢獻

2011 四月 27日, 星期三 13:48

今年是清華大學100周年,近日北京、台灣新竹兩地清華大學皆舉行隆重的百年校慶。台灣著名教會歷史學家魏外揚近期發表的《明恩溥——促成留美風氣的宣教士》一文,描述「清華學堂」(亦名「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後改名為「清華大學」)這所極具歷史意義的學校背後美國宣教士明恩溥等人的貢獻。

魏教授指出,明恩溥宣教士非常熟悉中國的國情,嘹解中國民眾的生存狀況,因而他知道如何以恰當的方式影響中國的未來。1906年,當他向美國總統希歐多爾‧羅斯福建議,將清王朝支付給美國的「庚子賠款」,用在中國興學、資助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時,他大概已經意識到了實施這一計畫所能具備的歷史意義。1911年4月26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後改名為「清華大學」)成立,為中國留學生赴美打開了大門,一批又一批年輕學子,從封閉的國度走向世界。他們中間湧現出眾多優秀人才,歸國後成為不同領域的精英。

明恩溥的建議,不僅僅落實於教育方面,還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如今,在中國教育界和醫學界,用庚子賠款辦的清華大學和協和醫院,仍是公認的佼佼者。

魏教授寫道,明恩溥夫婦在1872年由美國公理會差派到中國北方。先是在天津,後來因為山東饑荒,被派往山東賑災,就此長期留在山東農村生活。《中國人的性格》(Chinese Characteristics)與《中國鄉村生活》(Village Life in China)兩書,足以說明他與中國平民百姓有深度的交往,對中國庶民文化有透徹的體認。

Like Us on Facebook

魏教授說明《中國人的性格》英文原著,在1890年代已經風靡西方世界,但早期的中文譯本卻遭到冷落。魯迅生前對此書極為重視,多次在文章中提及。1936年10月5日出版的《中流》半月刊上,他在自己文章的結尾處提到,「我至今還在希望有人翻出史密斯的《支那人氣質》(即明恩溥的《中國人的性格》,編注)來。看了這些,而自省,分析,明白哪幾點說的對。變革,掙扎,自做工夫,卻不求別人的原諒和稱讚,來證明究竟怎樣的是中國人。」

魏教授說:「20世紀初年,多少中國學子在庚款的資助下,前往美國學習,然後回到祖國服務!他們帶動的留學美國的風氣,至今未息。這些發展,多少要歸於明恩溥宣教士的先見之明。」

魏教授指,在眾多的庚款留美學生中,胡適是傑出者。他學成回國前,在日記上留下一句豪語,可以代表那一代留學生的心聲:「如今我們回來,你們請看分曉罷!」多年後,他又將這句話改為:「如今我們回來了,你們請看,要換個樣子了!」

魏外揚教授最後說:「壯哉斯語!但是在我看來,當明恩溥和他們那一代跨海而來的宣教士們踏上中國土地時,改變就開始了!」

欲詳讀全文,請瀏覽《海外校園》雜誌: 《明恩溥——促成留美風氣的宣教士》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