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學者剖析基督教基礎上的家庭關係

2011 五月 31日, 星期二 13:12

香港浸會大學、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Relationships Global及Quest Institute等學府上周舉行了一連兩天的「家庭及性倫理—基督教基礎及公共價值」國際研討會上,來自Ruth Institute的Dr. Jennifer Roback Morse以 “Loved Into Existence”為題,闡述基督教信仰價值觀基礎上的家庭關係是 “Loved into Existence”——因著神愛我們的愛成為真實的存在,而現代科學研究亦支持了此古典的基督教觀念。

愛是一切創造存在的核心

她表示,神是三一自我完全、自我滿足的神,並沒創造這個世界的必要,而創造是單單出於祂對人的愛。《創世記》所記錄的創造複雜性當中包含著神愛的屬性。神創造女人前,神讓亞當為動物命名,並讓他尋找幫助自己的對象,但卻沒有發現適合的助手。而當女人最終被神造出時,亞當裡面有充滿的熱切與激動。這段記錄中可看到女人並非男人的簡單複製品,她與亞當相似,卻又不同。

整個《創世記》中顯明了兩個方向的愛的關係,一是「人——神」的垂直關係,另一是「人——人」的水平關係,當中「自由」是愛的一部分,人可以選擇去履行愛的義務。然而人濫用了此自由而墮落,並且推卸責任。在人被逐出伊甸園後,神的愛卻依然在伊甸園外運行。她又解釋,人性的愛是一神計劃中的一部分,男女之間的性關係就是這種愛的體現。神雖有能力不把人造成需要通過性交進行延續後代的樣式,他卻使男女的關係成為神創造的愛的一部分,通過男女關系誕生孩子,產生新的生命,並且人類通過愛自己的孩子成為愛的實存。

Like Us on Facebook

科學也支持了這種觀點

她又表示科學也支持了這種創造的觀點。嬰孩通過男女的性行為產生,其成長亦需要依靠成年父母的引導與幫助,嬰孩本身就充滿了無助與依賴。人是強烈需要愛的存在,如果父母僅供應孩子物質的需要將會導致嚴重的病理性症狀。科學證明了當嬰孩在注視母親的時候,它的大腦邊緣得到發育,它亦通過注視母親從母親那裡得到自己的身份。如果在這個時期的嬰孩被冷落,它的大腦將無法正常發育,常常此種嬰孩長大後難於表達自己。並且科學研究表明交流障礙的孩童是非判斷能力較弱,亦即有較低的區分善惡的能力。她相信健康社會建立在良心的人群的基礎上,因此家庭的關愛乃是一個健康社會的基礎。

她又提到今天社會忽略愛是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的核心,亦不相信愛是生命的存在的基礎。不健康的家庭導致今日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當中青少年懷孕成為普遍現象,箇中的原因就是青年人,尤其是年輕女性尤其渴望愛,所以她們在缺乏愛的環境中成長的時候,特別會尋求關係而走偏。當今日社會了解教會的教導時,有必要從更深的層面了解現象下的理由,以包含著深度與美感的教導,去彰顯了宇宙的中心乃是不停息的愛。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