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城博士暢談中國模式的喜與憂

2011 七月 14日, 星期四 13:23

中國在文革時GDP排名在世界之尾,改革開放三十年後,卻成為世界第二。如今更成為世界列強的債主,用三十年來追趕西方二百多年的現代化過程,究竟有什麼成因素?

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長梁燕城博士在7月10日的「文化中國」論壇上,與大家分析了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和中國模式的喜與憂。他說,中國是一個經歷了「文化創傷」的民族,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後到鄧小平提出的改革,因過去的苦難而形成「重創後遺症」。在改革後生產力得到釋放,中國逐漸走向強大。

梁燕城分析了歷史上市場經濟成的地方,多是由小城邦或小國開始,如十五、六世紀的威尼斯、弗羅倫斯及英國等。不過小邦國常被大帝國欺凌和毀滅,故只有英國從小國變成大帝國,才能保持其成

Like Us on Facebook

「而歷史上另一個能成結合城邦與大國的例子是美國,她是由大國為本,聯合各州建立,形成一體多元的大國。但其大國的統一性的文化精神,是清教徒的倫理價值觀,視財富由上帝所賜,所以都會捐贈社會弱勢群體。」他說。

中國一體多元制的成

接著梁燕城談到中國,自古即為大帝國,重視一體而忽視多元。到鄧小平改革後建立經濟特區,即形成小城邦的經濟,成建立繁榮區。隨著一個個特區的成立,各按其處境特色策劃發展,帶動全國各區學習。既有大國中央的保護和全體策劃,又有城邦的自主,按地區優勢而發展,終至達到空前成

近期由於美國及西方衰退,中國成為全球強國債主,加上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已具有美國當年成為世界超強的條件。

「中國經改革開放,成為世界經濟的龍頭,市場經濟的高度世俗化,剛剛又遇到文革後精神文化的極度衰微,產生人心靈的空虛和迷惘。物質生活的豐足,並無帶來心靈的平安,引發成變態的奢侈、情欲的放縱、婚姻不穩定,對弱勢人士的剝削與壓迫。」

仁愛與服事醫治中國人心靈痛苦

梁燕城說,現代中國人在其生活深處,總會帶著近代史的悲痛,及當代社會不平衡發展帶來的苦楚,這形成一種文化創傷。他認為,只有用仁愛與服事,才可醫治中國人心靈深處之痛苦,而仁愛必成民主法治之基礎。

談到「文更」所做的工作,梁燕城表示這是融合中國文化與基督信仰的仁愛關懷運動,目的是醫治中華民族的創傷。他盼望中國人能發展一種寬恕互諒的精神、互敬互愛的文化,醫治百年來因鬥爭而來的深沉傷痕。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領悟宇宙的仁愛,甘願成為他人的僕人,甚至受苦、犧牲以愛人。這愛能醫治人類的痛苦。『文更』帶著無條件的愛、僕人的心入中國,先去了解中國歷史的悲劇和創痛,寬恕和諒解中國在歷史上犯過的錯誤。」

對於文革使中國文化崩落,全民陷入精神空虛處境,他盼望通過深入認識、尊重和欣賞文化中的一些優美價值,投身支持重建家庭、倫理、良知、社會正義、保育自然等精神。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