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平博士:中國教會正在續寫《使徒行傳》

溫哥華Missions Fest宣教年會 特稿一
2012 二月 3日, 星期五 11:21

中國教會的迅速增長現象是宣教學上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亞洲歸主協會榮譽會長王一平博士(Dr. David Wang)上週末應邀在溫哥華的Missions Fest宣教年會上,以其數十年在中國內地培訓信徒的豐富經驗,在多個場合向與會者介紹中國教會的發展。

「中國教會正在續寫《使徒行傳》。正如我的老師約翰‧斯托得牧師所說,與其說《使徒行傳》是使徒的傳記,不如說是一本聖靈的傳記。」王博士在1月27日下午的一場講座上如此打開話題。在了解中國教會之前,王博士先深入講解《使徒行傳》,特別強調在最初教會中聖靈微妙的工作,而不單單是使徒們的作為。

聖靈翻轉 最初教會走出耶路撒冷

使徒行傳1章8節,耶穌吩咐門徒留在耶路撒冷等待已應许給他們的聖靈說:「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耶穌的十二個門徒後來果然領受了聖靈的能力,在耶穌曾經被迫害的耶路撒冷帶著權柄地講道,帶領數千人歸主。這些本來是漁夫、沒有學問、沒有社會地位的人,連法利賽人和大祭司長也得對他們另眼相看。《使徒行傳》第一至五章就記載了耶穌的十二個門徒的這段事蹟。

當時,耶穌的十二個門徒靠著聖靈,建立了耶路撒冷教會。使徒行傳2章42至47節清楚地描述了被聖靈充滿的耶路撒冷教會擁有的五個特徵。第一、「他們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王博士指出,最初教會雖沒有好像葛培理、蕭律柏勒這樣的「名牧」,但比這些更重要的其實是聽者的心。他慨嘆現今香港的信徒常以牧者講章的長短去判斷他的質素,很多牧者都不再講很長的道,因為講道太長就留不住會眾。

Like Us on Facebook

「祈禱」和「奇事神蹟」是最初教會的第二和第三個特徵。使徒行傳記載,使徒常常聚集在一起禱告,並且行了许多奇事神蹟,彰顯出神的能力,眾人看到了,心中都有敬畏。第四和第五個特徵是「讚美神」和「供應」。最初教會的信徒都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又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

《使徒行傳》第六至七章記載了教會執事的設立。由此看到,聖靈如何挑旺了使徒,也同樣復興了執事。他們也大大被聖靈充滿,見證神的道。其中,年青的司提反更成為了最初教會的第一位殉道者。

在《使徒行傳》第一至五章、六至七章裡面,耶路撒冷教會深得眾民的愛戴,主將得救的人數天天加給他們,可說是教會最輝煌的時候。

王博士說:「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教會,但這只是耶路撒冷教會,而不是神國的教會。」他指出,雖然當時的使徒都安於現狀,忘記了耶穌曾吩咐他們要去「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但聖靈的工作是有計劃、有藍圖、有特定的行動模式的,聖靈總是有辦法把他們完全翻轉過來。

受迫害信徒分散到外邦傳道

從使徒行傳8章1節開始,聖經記載耶路撒冷教會遭遇了大逼迫。除了使徒以外、門徒都分散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那些分散的人、往各處去傳道。王博士說,英文聖經翻出來的時候,寫了「往各處去傳道」,而更貼近原文的意思其實是「散佈神的道」(gossiping the good news)。

他解釋為何兩者有重大的差別:「傳道(preaching)至一個人去傳,散佈(gossiping)是所有人在講。傳道是從上到下的、也可能是與聽者不相關的;散佈是在平行的關係上、而且是有關所有人的。所以,散佈神的道要比傳道更加有力量。當時的信徒都在談論福音。」

王博士介紹,從《使徒行傳》第八章開始直到十二章,可以看到所有信徒都參與傳福音的時期,再也不只是使徒或執事了。聖靈按照祂的旨意,同樣地在所有信徒身上工作,並且超越了耶路撒冷,通過他們在猶太和撒瑪利亞各處見證主的名。期間,也看到了在外邦的安提阿教會的建立。

安提阿教會帶來普世宣教機會

王博士把《使徒行傳》第十三至廿八章、直至今天還在續寫的歷史,稱為「宣教的行傳」(The book of Acts of Missions)。他介紹了耶路撒冷教會與安提阿教會之間不同的地方。前者是屬於猶太人的教會,裡面大都是漁夫、沒有學問的、地位低微的人;而後者則是一所聚集了很多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的國際性的教會。

王博士指出:「可能這些人並不是『被分別為聖』(set apart- Holy, Holy, Holy)、要在教會裡面當祭司的,但在他們的處境裡,他們也是『被揀選的』(chosen, chosen, chosen)、要成為世界的祭司。宣教要從此開始。而在聖靈的計劃中,這一群人不只是到撒瑪利亞各處,更要把福音傳到地極。」

在這群人當中的代表人物,莫過於保羅和巴拿巴。從《使徒行傳》的記載可以看到,常常與他們同工的並不是教會中的人,而是在職場上的人。例如路加,他是醫生,也是出色的歷史學家和記錄家;呂底亞,她是一位賣紫色布的商人;百基拉和亞居拉,他們是做房地產的,所以保羅常常住在他們的地方。

王博士說,當時保羅不但與職場上的人同工傳福音,也很重用婦女和年輕人與他一起同工。在羅馬書16章,保羅向各位肢體問安,其中有不少是姊妹。還有,保羅寫信給年輕的提摩太勉勵他,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子一樣,提多也是另外一位他所寵愛的門徒。

王博士總結說:「神的國是由這些人來支持的:職場上的人、婦女、和年輕人。」

中國教會正在續寫《使徒行傳》聖靈引導中成長

《使徒行傳》的故事並沒有結束在第廿八章,它的最後一句是「並沒有人禁止」。王博士的看見是,中國教會一直跟隨著、並且正在延續《使徒行傳》的歷史,沒有人能夠禁止聖靈的工作,更不是中共政府能夠阻擋的。

王博士娓娓道來中國教會的發展史,說明其中與《使徒行傳》最初教會之間的共同點。自從第一位英國宣教士馬禮遜把福音傳入中國,很多西方國家紛紛向中國差派宣教士,其中有很多年輕的精英分子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主。曾說「假使我有千磅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使我有千條性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的戴德生,放棄在沿海城市傳教的優勢,踏入黑暗、荒蕪、落後、暴力的內陸向農村的人傳福音。當時,每四個宣教士中就有一個死在中國。直到1949年,中國共產政府成立,西方宣教士全被逐出,留下了一群年輕的中國基督徒。很多人以為中國的教會就此結束,许多西方宣教士所付出的代價和生命也白費了。

王博士說:「誰也沒有想到,這些像嬰孩般的年輕中國基督徒,其中有王明道、倪柝聲等人,還有一些無名的信徒,他們好像當年最初教會的門徒一樣聚集在一起,為了主的道奉獻自己的生命。他們傳道、禱告、讚美神、神蹟奇事也隨著他們。兩千年後的今天,聖靈仍然在中國基督徒當中工作!」

王博士應用1982年由David B. Barrett編著、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基督教百科》(World Christian Encyclopedia)的資料指出,在過去60年間,在中國被殺的基督徒數字比以往教會歷史加起來的還要多。可是,王博士見證說,「如果我要形容在過去超過半世紀以來在中國共產政府下的中國教會是怎樣的,我會說是『100%以聖經為基礎的』,我沒有說是『教導聖經的』,因為聖經就是他們的生命。」

王博士見證中國教會的信徒對神的話語的委身,正如最初教會的信徒一樣。王博士說在文革時期,聖經是其中一本被政府指定要充公及燒毀的書籍,然而這本書的存在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裡面的話語的活的。他說,「有牧師只是拿著幾頁聖經,就可以跟大家宣告說,『這是我們的生活,我們也願為此而死』。」

逼迫患難,不但是最初教會所遭遇的,也是中國教會的信徒時常面對的境況。王博士小時候在上海,曾目擊自己的牧師在妻子、孩子和會眾面前,當場被毆打致死。可是,教會的信徒從不退縮,他們願意付上代價,好像最初教會的信徒,雖然他們被分散了,但無論他們往哪裡就在哪裡傳福音,神蹟奇事也隨著他們。

王博士說:「傳道、禱告、讚美神、神蹟奇事……所有人一起付上代價。耶穌真靈!你可以費盡唇舌與人辯論,但如果你的耶穌不靈,又有什麼用呢?你可以滿腹神學知識,但如果你的耶穌不靈,又有什麼用呢?直到今天,在中國的耶穌運動仍然是以這四個現象為中心。耶穌真靈!或者你說『這太簡單了吧』,但我說,這就是力量!」

王博士指,據中國官方保守估計,今日中國的基督徒已經達到總人口的6-7%。中國教會也许沒有很多牧者、宣教士、教師或使徒,但它卻是一個有1億人的信徒運動。眾多西方宣教士、無名的女人或禱告勇士曾在這片土地上摆上了一生,如今這些福音的種子已往下扎根、往上結果了,但若沒有聖靈的能力和引導,這是絕對不可能成就的。

中國教會在本質上是續寫《使徒行傳》的教會,在過去60多年來,靠著聖靈的大能,突破環境的攔阻、逼迫患難,不斷地經歷成長。那今天中國教會的面貌是如何的呢?請繼續留意本報報導。

相關新聞:

中國教會五大趨勢 趕上普世宣教路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