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五萬緬甸克欽族難民 籲全球教會代禱

2012 三月 30日, 星期五 17:35

過去9個月,受到緬甸內戰影響,至少5萬名緬甸克欽族的難民被迫逃往中緬邊境地區。基督徒比例高達9成以上的克欽族的苦況,引起了中國家庭教會的關注。

據對華援助協會23日透露,本月廣州一家庭教會特別組織了一個六人探訪隊前往雲南盈江縣那邦鎮的中緬邊境地區,嘗試調查克欽族(中國國內稱景頗族)難民現況,並贈送了一批救援物資。據悉,為數至少5萬難民在該區形成了40多個難民營。

報告還介紹了克欽族(景頗)基督化的歷史。克欽族(景頗)原本怕鬼敬鬼,1882年第一位西方宣教士來到克欽宣教,最初有7位景頗人歸信基督。 1887年美國宣教士李約納(Lyon)來到八莫,並在八莫為景頗族開辦學校。1892年又一位美國宣教士傑依斯(Geis)來到八莫,翌年到密支那地區開始宣教並開辦景頗族學校。1890年美國宣教士歐‧漢森(O.Hanson)夫婦來到了八莫,並開始著手景頗文的創制工作,並於1893年終於完成了景頗文字方案,1895年得以 正式推廣使用。

景頗文的出現,為基督教在景頗族地區的傳播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是在八莫、密支那等地的教會學校中普及和推廣使用景頗文以後,教會有 了快速的發展。宣教士們翻譯和編寫了大量的景頗文《聖經》、《讚美詩》和書刊,不少人因此歸信基督。在此基礎上,宣教士們在八莫設立了緬甸浸信會總會,並 先後建立了密支那、羅孔、孫不拉蚌、貴開、雷哲、孟巴壩等6個分會。

Like Us on Facebook

1894年,美籍牧師高曼受內地會派遣,自六庫抵潞西中山鄉木城坡傳教;1903年,內地會又派法籍牧師菲白勒木到東山鄉弄丘寨傳教;1914年,緬甸木巴壩教會派英籍牧師英格朗與緬籍克欽族牧師德毛糯入境至瑞麗市弄島鄉曼甲寨傳教。1915年後內地會和境外教會不斷派遣牧師至雲南德宏各縣傳教。

自19世紀至今,基督教在緬甸景頗族地區的傳播和發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教會不斷地壯大發展,教會學校也成長成為不同等級的學校,有初級、中級的學校和高級神學院。宣教士忠心耿耿一直致力於當地傳福音事工,使今天景頗民族整體基督化,據說其基督徒比例高達9成以上。

探訪隊見證景頗族難民在患難中仍然堅定仰望神,有單純的信心,敬虔愛主。在營中,大家都早上4點鐘起來晨更祈禱,敬拜神。到了主日,也都穿得漂亮的來到竹棚搭建的聖殿禮拜。

廣州的這所家庭教會呼籲中國國內及全球華人教會一起來關注景頗族難民,並且鼓勵有感動的基督徒,每週五為為景頗民族脫離戰爭,爭取和平、回歸家園的禁食祈禱。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