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世超牧師:回歸上帝 克服衝擊關係的危機

矽谷匯點「曾經擁有OR天長地久」講道系列 第一講
2012 六月 8日, 星期五 18:58

在大眾傳媒影響下,「只在乎曾經擁有」不但是浪漫,也似是現實。矽谷匯點教會在6至7月份特別推出了「曾經擁有OR天長地久」講道系列,幫助基督徒明白天父上帝創造的心意是要讓人享受天長地久的關係,並且如何才可以維繫這種美好的關係。

在6月2、3日的第一講「衝擊關係的危機」,招世超牧師先討論對長久關係造成破壞的一些可能的危機。藉著《路得記》一章以利米勒和妻子拿俄米的故事為借鏡,分析危機的幾個來源及怎樣克服它。

1. 社會文化的衝擊

根據路得記一章1節「當士師秉政的時候,國中遭遇飢荒,在猶大伯利恆,有一個人帶著妻子和兩個兒子,往摩押地去寄居」,這個故事的背景是「當士師秉政的時候」,世師治理以色列國的那段時期是怎麼樣的呢?士師記廿一章25節記載說「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招牧師指出,這不單單是那個時期以色列的狀況,也反映了今天社會的問題。今天的人也是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尤其是在美國這個社會,我們常常會聽到一個詞tolerance,就是包容、容忍,還鼓勵我們要順應時勢,聽起來似乎是蠻好的品格和生活態度。但問題就是,當越來越多人相信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和標準,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們要順應那個時勢,什麼事情都可以做」、「不要受那麼多的規矩和傳統的約束,要跳出框架」等歪理充斥了整個社會。

Like Us on Facebook

招牧師認為,這種概念若進入到家庭裡,是一個很大的危機。每個家庭成員都按照自己的意思生活的話,家人之間的關系會受到嚴重的破壞,例如如果父母一味包容任性的孩子,不但不能很好地教養他們,反而會使他們學會頤指氣使的生活態度。

招牧師以羅馬書十二章2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來勉勵大家,求神教導和幫助我們怎樣在這個世界中生活,怎麽面對社會文化帶給我們的衝擊,讓我們跟著神的教導更新自己,做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2. 自然災禍的殘酷

路得記一章2節,描畫了一個在人看來很幸福的四口之家,但這個家庭在外遇到饑荒,在家裏兩個兒子身體不好(「瑪倫」意爲「病」,「基連」意爲「衰微」)。

招牧師說,當這些自然災禍臨到一個家庭的時候,很實際地會加添家人生活的壓力,繼而家人之間愛的關係就會變得緊張。這通常是遇到災禍的時候對家庭造成的影響。

招牧師勸勉大家,我們在這樣的時候應該要更加緊緊地跟在天父上帝的身邊,更加去瞭解天父上帝的心意。從人的角度是不好的事情,但是神為什麼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尋求的時候,我們就會在患難中看到神要給的祝福。

聖經告訴我們要常常喜樂,凡事謝恩,不住地禱告。有時候我們很難明白,也很難解釋清楚,但是按照聖經的教導去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的時候,會看到天父有恩典。雖然不能避免災禍,但是我們知道有神的同在。

3. 個人選擇的錯誤

招牧師解釋,有時候出現問題是因為我們自己一些錯誤的決定。以利米勒帶著全家來到了摩押地,那裡到處都是假神偶像,是充滿罪惡的地方。以利米勒絕對相信自己做的是明智的決定,但卻輕看了神給的應许。以為聰明的決定,卻把家人帶到了更加惡劣的地方。

招牧師感嘆,很多信徒就像以利米勒一樣。口裡說相信神,但是卻信不過神;口裡稱神爲主,但事實是自己做主;在教堂聽教導,但是不能凡事按聖經的教導生活。一旦發生什麼事,第一個反應是埋怨神不聽我們禱告,沒有按應许賜福。

拿俄米和以利米勒最大的分別是在哪裏呢?看路得記一章6節「她就與兩個兒婦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因為她在摩押地,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拿俄米決定離開充滿罪惡的地方,回到天父上帝的身邊,尋求天父上帝對她的憐憫和幫助。而丈夫以利米勒是選擇依靠自己的聰明。

箴言三章5-6節,智者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人生最大的智慧莫過於依靠耶和華。以利米勒的失敗是因為他沒有把神放在生命當中,雖然知道有神,但是沒有相信神、依靠神。相反,拿俄米之所以有盼望是因為她願意回轉歸向神,放下一切,重回天父上帝的懷抱。

最後,招牧師鼓勵還沒有信主的朋友,迎接耶穌做他們生命的主。他又鼓勵那些自認是基督徒,甚至受過洗禮,但卻知道自己只是掛著基督徒的名,沒有按照神的旨意而行的人,再次立志在一切所有的事上依靠天父上帝。

點擊回顧「曾經擁有OR天長地久」講道系列內容:

第七講:天長地久的真諦

第六講:天長地久的實現(二)

第五講:「天地長久的實現(一)」

第四講:「鎖緊關係的秘訣」

第二講:「考慮放棄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