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光神學院陳吉松院長談好牧人的三大素質

2013 八月 6日, 星期二 9:19

敬愛的牧者在教會中雖然不少,但以苛刻的態度看待牧者的信徒也不少。牧者遭遇的挑戰愈來愈大,到底怎樣的人才適合當教牧人員呢?台灣聖光神學院陳吉松院長對此有相當好的見解。

身懷建造教會的異象

陳吉松院長首先強調作為一家教會的牧者必須帶著異象來建造教會,而且異象不是討論的結果,而是透過禱告尋求神而產生出來的。

所以基督教的異象與工商界所說的異象或願景有很大差異。依據聖經,基督徒講的異象是從神來的啟示,是神的兒女經禱告領受關於建造教會的藍圖。為了異象的實現,領袖清楚異象後應積極傳遞,與大家分享。

陳院長表示異象對教會成長至關重要,「領袖沒有異象,就不會有團隊,沒有異象就不可能建造偉大的團隊。」

而且無論是聖經記載的屬靈偉人還是後來的教會領袖都是胸懷異象的人,用兩句話來說就是他們知道共同體要往何處去,也能夠說服別人跟從。

擁有牧人的心腸

陳吉松院長表示領受異象建造教會是大方向的問題,但具體活出牧人的心腸則是落實異象實現的問題。既然蒙召作牧人,就必須在呼召上殷勤努力,專注於牧養事工,切不可馳心旁鹜。

牧人的心腸含義廣泛,從屬靈的層面上講,牧人有必要合宜及充分地瞭解牧養的事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及理性分析綜合羊群的景況,培養牧養的細膩度以及煞費苦心的經營。

Like Us on Facebook

牧人的心腸還代表寬廣的心胸,而這又有兩個層面。第一是懂得信任賢能之士,不會有不健康的猜疑心;另一是遇到意見、看法不同時,要有「合則一,不合則讓」的心胸。

他援引沈正牧師的解釋說,「讓就是放下,鬆手,將自己抓住的放下,把我的堅持鬆手。讓,是主耶穌基督的生命……其實當我們不肯讓時,失去的可能比得著的更多。」

效法使徒保羅的服事態度

怎樣的人才適合當教牧?在陳吉松院長看來,美好的靈性、品德固然重要,但其年紀、經歷、智商、情商、溝通能力也不能忽視。使徒保羅就是供世世代代傳道人效法的好榜樣。

為何神如此重用保羅?祂到底看重保羅哪點?「使徒行轉」二十章19節透露了這個秘密:「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泪,又因猶太人的謀害,經歷試練。」

陳院長根據這句經文出現的三個重要字眼歸納出保羅服事的態度。首先是「凡事謙卑」,作者路加在表達保羅的服事不是一時的謙卑而是在事奉的整個過程都以謙卑之心來服事。

在這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世代,很難做僕人,甚至已經失去做僕人的精神。但保羅之所以能站在謙卑的立場服事,秘訣是因他覺悟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來自主。所以保羅完全順服耶穌的吩咐。

其次保羅流泪的態度還值得學習。不過陳院長表示,保羅不是流下傷感的泪,他的眼泪是為了奉獻自己、完成神的使命而流的,是堅定又純潔的。

他為了執行神交代的事,無論遇到任何患難、傷害、誤會、抹黑、背叛,他都要堅定地完成。在陳院長看來,這才是真正事奉神的人。

第三是保羅經歷試練的態度。保羅之所以能忍受並克服所有的苦害而持續服事主是因為他有強烈的要完成神所託付的福音使命的信念。

雖然保羅與現今傳道人的處境不同,但倘若牧者決心真正為主而活時,也會經歷到只有自己能忍受的痛苦。「這個時候,我們還能背起十字架跟隨主嗎?」他反問道。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