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e「宣教硏討會」李志剛牧師:天國營商大老闆是上帝

2024 四月 9日, 星期二 10:18

研討會講員:劉倬熙傳道、馬如珍女士、賴淑芬博士、朱維鵬先、呂慶雄博士、李志剛牧師。(圖:基督日報)
研討會講員:劉倬熙傳道、馬如珍女士、賴淑芬博士、朱維鵬先、呂慶雄博士、李志剛牧師。(圖:基督日報)


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2024可持續宣教硏討會——孕育的季節」,多位講員提出建議,認為宣教士需要生命師傅、學習語言及文化對宣教至關重要、短宣是為長宣做準備,最重要是神的國才是永續;李志剛牧師亦強調,天國營商大老闆是上帝。

劉倬熙:跨文化宣教「入屋叫人」

在研討會上各位講者互動分享宣教經驗。宣道會康怡堂服侍青年人的劉倬熙傳道認為,海外宣教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文化,入村宣教先與村長打招呼,互相認識,村長不批準就不能入村宣教,正如中國人所說「入屋叫人」,這做法是正確的。

Like Us on Facebook

他說:「我們去到某一個群體,先要分辨誰是領導人;其次是學習語言,如果不懂當地的語言,功力大減一半,好像我們對年青人一樣,要知道他們那些潮語,用他們的語言作為福音設入點。」

馬如珍:屬靈導師關顧宣教士

跨文化商業轉型(Business for Transformation - B4T)開發者馬如珍珍意識到營商宣教者面對孤獨,因此建立小組提供支持和共同成長。每周聚會互相祈禱,共同應對挑戰。她強調小組的三大目的:互動祈禱支持、導師培訓擴展視野,以及門徒訓練。面對技巧與生命問題,她為成員尋找屬靈導師,提供支援和培訓、生命輔導和祈禱,讓他們感受到共同的力量,如同炭堆共同燃燒,一起保持火焰熱烈。

李志剛:天國營商,大老闆是上帝

主持人、馬鞍峰香港教會主任牧師李志剛回應,在香港大家未必肯透露商業秘密,能夠互相分享凝聚一起就是「天國營商」的特色,「因為大老闆是上帝,所以能夠締造一個坦誠的溝通氣氛。」

他強調導師是很重要的,每一個宣教營商者都需要,「領袖有人跟隨;老闆有員工跟隨;但是如果領袖沒有導師,就好像一架沒有煞掣的車,隨時撞死人!」

雖然生命師傅是很難尋找的,但是在神的國度,有很多人在我們身邊引導我們怎樣做,這就是成功之道。

賴淑芬:教會心態切勿「到此一遊、散件式」

談到教會的福音異象和宣教時,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的前總幹事、豐收慈善基金副總監賴淑芬強調:「福音不是廉價,需要投放力量去栽種,需要時間灌溉,教會心態切勿『到此一遊、散件式』,而是為事工祈禱,動員多些消防員去工場撲火。」

與此同時,適當運用資源發展人才,教會應該改變思維,持續派遣人員參與事工,這種持續的參與能夠帶來深遠的影響。

李志剛則提到教會應該關注人,持續發展並設定明確的宣教使命。他強調短期宣教是為長期宣教鋪路,而長期宣教不僅僅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使命的延續。他期許教會能夠持續有長遠的使命,並派遣人員參與短期宣教以補足長期宣教的不足。

朱維鵬:「破壞性創造」福音對象度身訂造

香港財務顧問協會、香港環境社會企管策略師公會會長朱維鵬呼籲教會突破因循。他引用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的「破壞性創造」理論,任何事情因循已久都需要突破。

「突破是反思想學習甚麼?譬如對神的認識,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這經文常掛在口邊,但如何明白當中的精髓呢?基督教的傳承也需要突破。」朱維鵬認為,教會的工作是讓人認識真理,然後為福音對象度身訂造,將神的話語傳到世界各地,使人不會被異端誤導,認識福音的主角是神,同樣辦社企也是為神服務。

李志剛回應,創新是賦予我們未來的力量,好使我們在歷史的洪流裡有份參與。

機構不會永續,神的國才是永續

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事工),領導力培訓學院院長呂慶雄討論教會承傳的問題。

他指出,2012年已經研習香港教會傳承的問題,不過迴響不多,教會慣性思維是「傳道人走了或退休,再請一個便是了!」其次是,教會有很多隱藏的領袖,縱使牧師、長執願意改變,隱藏領袖反對,教會惟有跟隨。

機構則跟隨董事的意見,國際差會的董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經驗,所以我們要問:「傳甚麼、承甚麼?」並非將要退休獵頭一個人來,這是很困難的,尤其是今天的香港不易找到。

呂慶雄笑言:「如果搞唔掂就執了吧。」他強調,機構不會永續的,惟有神的國度才是永續,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他建議,透過網絡包括員工、合作夥伴「一起workout新的事情,只要有新的發展,就有新的人才加入,就有新的體驗。」

李志剛分享外國例子,教會礙於情感徘徊在結束與否之間,在外國的中小型教會找不到人承傳,便與其他教會合作,開放教會出來給予有共同理念的人繼續前行。

「說不定這是新的據點,舊的教會變成新的分堂,教會一般有物業、穩定的財政,但沒有動力。」他呼籲香港教會學習,願意放手給神接手。

問答環節:旅行都可以宣教

參加者提出如果年青人沒有宣教意識怎麼辦?劉倬熙指出,世界華福中心就是扭轉「門訓與宣教」的傳統觀念,應該將宣教設置前方,教會先注重宣教。香港是宣教差傳重地,用年青人的語言讓他們知道宣教士的在工場的實況,譬如說:宣教要賣身、瞓街,他們會怎樣看宣教呢?

另有參加者表示,需要重新定義何謂「宣教」?旅行都可以宣教!朱維鵬回應,認為首先釐清目的,以不同角度定義宣教,不單只是為了籌款。呂慶雄指出,宣教士是「使命實踐」。

至於怎樣訓練年青人關心宣教事情?馬如珍分享經驗,邀請年輕人做短片,邊做邊認識宣教。

「2024可持續宣教硏討會——孕育的季節」於3月2日在播道會港福堂舉行,大會設開幕論壇、座談會、分組工作坊,探討可持續發展宣教面臨的主要挑戰,議題包括:社會創新、培育下一代的宣教使命、從宣教士到當地領袖的承接、可持續財務管理、如何建立健康全面的福音。

該次硏討會由Hope for Next Generation主辦,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城市轉化學院、基督教播道會港福堂、Business 4 Transformation合辦。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