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宗教作家托馬斯的《效法基督》和聖經《傳道書》代表著截然不同的神學觀點。兩者對生活的價值觀存在著顯著差異,而這些差異部分源自柏拉圖對神學的影響,反映基督教信仰中的不同見解,以及人類對生活意義的多元理解。
署名Jason Law在《Christianity Malaysia》發表文章,指出《效法基督》和《傳道書》代表了不同的神學觀點。前者由托馬斯·亞凱梅斯(Thomas a Kempis)所著,是一部基督教靈修經典,對基督教信仰有深遠影響,廣泛被閱讀,僅次於《聖經》。後者《傳道書》則探討了人類努力與無常命運之間的存在主義問題,提出享受簡單快樂如吃、喝、工作是上帝的恩賜。兩書對於人生的價值觀存在著明顯差異。
這種差異部分源於柏拉圖對神學的影響。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描述了人類如同被困於洞穴內,僅能看到投射在牆上的影子,無法看到真實的形式,強調精神與物質的對立。基督柏拉圖主義將精神視為善,物質為惡,強調靈魂的拯救,生活的目的是離開現世進入天堂。然而,希伯來人則認為上帝參與一切,生活中每個活動都與神相關,強調榮耀神是生活的根本。
Like Us on Facebook
基督教的目標不僅在於拯救靈魂,更強調與基督一同過豐盛生活。期待上帝在地球統治,身體復活,享受永恆的榮耀。這種觀點與基督柏拉圖主義的追求靈魂拯救有所不同,強調將神榮耀與創造一同慶祝。
教會在基督徒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也強調家庭、工作、休閒的重要性。整體而言,這些神學差異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價值觀之間的對立,呈現了人類對生活意義的多元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