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次經》是異端作品嗎?

2014 三月 7日, 星期五 8:18

天主教使用的《次經》(即「第二正典」(Deutero-Canon))是異端的寫作嗎?美福神學院熊潤榮院長日前撰文敘述新約正典形成過程,也回答有關次經的源起。

他表示在第二世紀前半段的教父時期都沒提過「正典」。但在第二世紀下半段的衞道時期,為要和異端、異教辯論,教父們才提出什麼是標準和權威?

諸如Irenanius、Tertullian、Origen等教父開始稱「所信的真理」為正典(canon,意指一條量尺),將其定為標準和權威。

不過學者發現初代教會已流傳不少今天「正典」以外的寫作。甚至直到第四世紀初,希臘語和拉丁語以外的教會都是没有所謂「正典」的。

他列舉敍利亞等教會是接受四福音合參(Diatessaron,就是把四福音書編滙而成的連續記錄,加上福音書中没有記載的耶穌的說話),也接受已失傳的《哥林多三書》,郤拒絕接納《腓利門書》。

熊院長根據第三世紀教父Eusebius的著作介紹「正典」形成的過程。該教父提及那時代有三類的寫作。

首先是教會普遍接納的(Homologoumena):《四福音書》、《使徒行傳》、《保羅書信》、《約翰一書》、《彼得前書》、《啟示錄》。

第二類是正在議論的寫作(Antilegomena):《雅各書》、《猶大書》、《彼得後書》、《約翰二、三書》。

Like Us on Facebook

第三類是教會拒絕的寫作(Nothoi):Acts of Paul、Shepherd of Hermes、Apocalypse of Peter等「偽經」(Pseudepigrapha)。

397年在迦太基(Carthage)大公會議確定二十七本書卷為新約正典,即新約正典已經完成,但其它的寫作並沒有獲得正典的地位和權威。

雖然迦太基會議已把「偽經」剔除於正典之外,但卻沒有來得及處理「次經」(Apocrypha)的問題。

熊院長表示「次經」不算異端寫作,其實該作品一直存在於初代教會的希臘文聖經「七十士譯本」裡,只是不存在希伯來文聖經。但初代教會選用這些「次經」經卷在聚會中朗讀,作為崇拜程序的一部分。

因此經過天特會議(Council of Trent,1545-1563)約八年的討論,天主教會決定接納「七十士譯本」中大部分的「次經」為第二正典(deutero-canonical)。

「不過,因著宗教改革遺留下來的歷史包袱,新教徒都不接納『次經』,只把它作為參考之用,沒有給予其正典的權威地位。」他說。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