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協委員、友邦香港區域執行總監容永祺在2014年中國兩會提出打造香港國際保險樞紐地位之餘,亦提出約五千字的提案,促善用基督教在公共外交的角色。
提案開首容永祺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對人民的自由和權利保障正不斷擴大,但外國人並不知道有關變化,認為中國政府有必要通過外交渠道告訴他們,並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
他又提到基督教核心思想是愛,基督徒若遵守聖經教訓,定當「以愛構建和諧社會」,又特別提到《聖經》教導信徒「人人都應該服從國家的權力機構」,以此指基督教可在建構和諧社會上「發揮積極作用」。
提案中引述了國際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的兒子葛福臨牧師和舒樂牧師應中國宗教局的邀請到訪中國的經驗,以及中國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在2005年年底到美國水晶大教堂演說後促成《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在美國巡迴開展的經驗,證基督教外交可達的成效。
他提出的建議特別提到利用香港基督教作為與打開西方外交的重要橋樑,提出鼓勵內地三自教會更多邀請香港基督教領袖作「公共外交大使」,向外國講述中國宗教情況,增進國外對中國宗教政策的理解和尊重。
其他建議包括邀請更多外國著名基督教領袖到中國進行交流,及讓中國三自教會的領袖到西方國家進行交流活動,並在內地舉行高層次的基督教論壇或會議等。
Like Us on Facebook
《善用中國基督教在公共外交的角色》提案內容
部份西方國家用人權、宗教議題批評中國,時有所聞;但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人民的自由和權利保障,正正不斷擴大,包括宗教自由,但有關變化外國人卻不一定完全知道。因此,當局有需要透過公共外交的渠道,讓外國人知悉中國宗教自由的最新發展,從而消減西方國家對我們一些無理批評,長遠提升國家的國際形像。而最強而有力的公共外交策略,莫過於用西方的文化和語言與西方溝通,增加西方社會對中國宗教政策的認識。
基督教的核心思想是「愛」。聖經的教導是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就是愛人如己。」所以基督徒若遵行聖經教訓,定當以「愛人如己」為己任;萬事均以「愛」先行,以「愛」彼此相交,以「愛」構建和諧社會。現實上,社會暴力衝突事件時有發生,中國人民正正需要有更多「愛」在心中,以化解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和怨氣,從而達致建構和諧社會。此外,聖經還教導信徒:「人人都應該服從國家的權力機構」(羅馬書十三章1節;現代中文聖經修訂版),故此,中國基督教完全可以在建構和諧社會的信仰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把「愛」彰顯。
過往,基督教在外交上有較成的例子,包括在2005年11月,中國宗教局局長葉小文應邀到美國水晶大教堂演說,當時他用美國人熟悉的語言,向美國人直接溝通和交流,引起美國人熱烈的響應。翌年,葉小文便促成了「中國教會聖經事工展」在洛杉磯、亞特蘭大、紐約等地開展,進一步擴展中美宗教交流的平台,促進中美人民之間的理解,使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宗教自由有了真實的認識。
2008年,著名布道家葛培理之子葛福臨牧師應中國基督教兩會、國家宗教局和國際友聯的邀請,到杭州崇一堂舉行布道會。此行,葛牧師得以向一萬二千名民眾傳道,令他對中國基督教的發展留下深刻的印像。
另外,舒樂牧師於2010年,應邀出席中國「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還獲得時任中央國務委員劉延東及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许嘉璐的接見。舒樂牧師回國後,把訪問中國的成經驗和中國的宗教狀況向美國民眾分享。
建議
本人建議在上述成的基督教交流基礎之上,繼續善用基督教在公共外交層面的角色,擴闊中國與西方社會在宗教方面的交流,具體建議如下:
一.香港作為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其中一個重要橋梁,香港的基督教領袖在香港「基本法」的保障之下,一直與其他地方的基督教組織保持和發展關系。我所認識的香港基督教領袖,大部份均是愛國愛港人士,因此若內地當局能把這些領袖視作公共外交大使的一員,並鼓勵內地的三自教會更多邀請香港的基督教領袖到內地進行交流和分享,鼓勵他們把中國的宗教情況向外國的基督教領袖、人民、甚至政界人士分享,將增進外國的教會和民眾對中國宗教政策的理解和尊重。
二.鼓勵三自教會邀請更多對中國友好的外國著名或有份量的基督教領袖到中國進行交流,甚至進行講道或布道,讓外國宗教領袖對中國宗教發展有更深刻的體驗,對中國宗教的政策有更准確和深切的理解,減少不必要的誤解。
三.容许中國三自教會的領袖到香港甚至西方國家進行宗教交流活動,甚至講道發言,通過這些活動,把中國基督教的實際情況向外宣揚,增進外國的教會和民眾對中國宗教自由的認識。
四.探討在內地舉行高層次的國際基督教論壇或會議,邀請世界各地基督教領袖到內地交流,或嘗試組織「世界華人基督徒大會」,邀請來自科技、文化、教育、貿易、醫療等不同工商專業的基督徒參與,通過這些交流,相信能向外展示中國宗教開明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