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主權如何彰顯?神學教師兩種闡述

2014 三月 18日, 星期二 9:34

現在是四旬節期間,教會信徒默想耶穌基督生平。耶穌僅3年公開生活的言行吸引兩千多年來歷代聖徒跟隨,祂到今天仍透過《聖經》及聖靈說話,呼召人一同建立上帝的國度。

華福中心最新出版的《今日華人教會》以「神權、人權、民權」為主題探討神的主權如何透過教會落實到地上,當中聖公會牧師、新加坡三一神學院亞洲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潘乃昭以及台南神學院的羅光喜以不同的角度闡釋了上帝的主權以何等的方式帶來社會轉化。二人的論述雖看似截然相反,但正好從兩個角度將此課題立體化。

羅光喜:教會有責任讓社會行在光中

羅光喜強調了教會在社會中擔當的角色和責任。他認為,舊約啟示了以色列群體的形成總旨在歸神「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他認為這是人世國家社會發展的依歸,又指出《聖經》期待列國都能像以色列一樣成為「神主民權法治禮拜團契」的國家。

他又指出在聖經《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中神所頒佈的律例和典章在新約不斷重現,讓人通過耶穌基督能達成,而重生得救的個人和社會將展現出上帝的慈愛、公義、聖潔和信實。他說:「有慈愛,則無殘忍;有公義,則無自私或偏私;有聖潔,則不骯髒;有信實,則無虛謊。」並且「人世就趨近加爾文所說的基督社會或神國。」

Like Us on Facebook

提到教會的社會承擔時,他指教會與政府是上帝邀請列邦萬民進入基督社會的兩個管道,教會宣揚真理,傳承舊約祭司、先知、智者到使徒的職份,而政府則按上帝公義、慈愛、聖潔與信實的原則維護與執行真理。

他特別提到舊約的祭司失職令上帝不得已以先知取締祭司來服侍祂,而先知到約翰已止,換上教會接受上帝的職份,此歷史成為今天教會的警誡,讓教會堅守上帝的託付,在牧靈、牧家、牧會、牧國、牧世等階層作工,亦承擔好對國內以至國際的牧養,讓個人到國家都能進入慈愛、公義、聖潔與信實的基督社會,讓列國行在基督榮耀的光中。

潘乃昭:神的主權—耶穌活在人群中

潘乃昭則強調「神的主權就是耶穌本身」,以此命題解釋基督徒如何在公共空間見證上帝。他說,若我們單從過去西方基督教的經驗或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來看,很容易將機構視為神的主權,將教會制度或領袖視為「神主權的化身」。換言之將神的救世工作規限在教會或領袖人物裡,對公共事情的關心變成提教會對社會的影響力等課題中。

但他指出,耶穌所闡述的天國是虛心、哀慟、溫柔、飢渴慕義、憐恤、清心、使人和睦、為義愛逼迫的國度,關注的是心靈的滿足、生命的醫治與赦免。而耶穌本身亦不屬於當時宗教圈子,為小鄉鎮少女所生,祂揀選的是名不經傳、但回應上帝呼召的漁夫為門徒,藉他們而不是當時的宗教人士宣揚上帝的國度。

此外耶穌的主權藉著最尋常的民生體現出來,例如普通人家的婚宴席、無名孩童拿出來的五個餅兩條魚、擠上前來渴望親近耶穌的孩子等,而祂走上十字架代贖人的罪,讓人在透過祂的死得重生,在祂的謙卑中得升高,在祂的掙扎中得安息,可見耶穌讓人看到上帝活在人群中,透過祂可經歷恩典和真理。

他反思今天基督徒多屬中產,教會的公共形象是「貴族的教會」,呼籲教會像主忠心承擔人們的苦疾,並鼓勵每位信徒成為主的僕人,走進人群中與民眾同行,並在動蕩的社會中持守真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