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錢無權」家教會——不讓趙鏞基案重演

2014 三月 19日, 星期三 9:37

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元老牧師趙鏞基被法院裁決貪污、褻職罪成立後震驚全球教界,引起很多評論。這位建立全球最大教會的牧師被捲入金錢醜聞,使很多人感嘆「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不少人獻策如何建立可以權力制衡、彼此監督、財務透明的制度,以避免趙鏞基案重演。

然而大家沒想到的是,倘若建立一個無錢、無權的教會,豈不是就從根本解決領袖腐敗問題?可能很多人會驚訝說,哪裡有不需要錢、又不涉權力的教會?事實上,我10多年前在紐約史德頓島開創的家教會就是這樣一個教會,而家教會模式最初源於新約盛行的初代教會。

我過去在《基督日報》發表數篇文章深入細緻地探討家教會的理念、聖經依據以及實際推廣經驗,歡迎讀者參考相關文章。在本文,我主要從金錢、權力兩個角度來介紹家教會的特色,希望藉趙鏞基案再度反思傳統教會模式的不足,喚起更多教界有識之士關注異軍突起的家教會繁殖運動。

錢:史島家教會零開銷,信徒把金錢奉獻教會外

傳統教會從建立到發展都離不開金錢的因素,而財力雄厚的教會也需要設立複雜的財務制度,但倘若制度不成熟、欠完善,金錢使用不當,則給教會帶來損害。還有,正所謂金、權不分家,金錢的集中使用往往涉及權利分配的問題,也給教會紛爭埋下隱患。除了趙鏞基案件,東南亞另有超大型教會的創辦牧師等領袖捲入失信案,都給教會聲譽帶來影響。

Like Us on Facebook

然而,史島家教會獨有的「零開銷」模式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因為我們不靠金錢維持運作。例如,家教會成員限制10多人,可在家庭聚會,無需購買或租用禮拜堂;家教會不需要全職事奉人員,努力落實「人人皆祭司」,也不用支付固定薪金。

為了避免快速增殖後金錢流向的紛爭,同時減少家長管理金錢的負擔,史德頓島家教會本身不收奉獻,也從不開設自己的銀行賬戶。

雖然我們不收奉獻,但鼓勵弟兄姊妹把金錢直接奉獻到更有需要的地方,如如宣教組織、福音機構以及非基督教背景的社區慈善與福利機構等。

權:史島家教會無權力等級,落實「信徒皆祭司」

開頭提及「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但史島家教會則不涉及任何權力利益。因為我們不像傳統教會有鮮明的等級制度,所以就技術層面而言,家教會沒有牧師、主教、長執等教會領袖,沒有所謂的平信徒與神職人員的區別。

家教會有獨具一格的家長制度,家長夫妻搭配是家教會的帶領者,但就其本質來講,家長也是普通的家教會成員,他們只是擔任屬靈的父親(母親)角色。

另外,由於家教會操作簡單、易學,所以我們儘量鼓勵參加過幾次以後的弟兄姊妹帶領聚會中的各項服事,讓每位信徒都成為神的祭司。 在提供操練服事機會的同時,幫助弟兄姊妹在服事中學習、在服事中成長,深化落實「信徒皆祭司」。

這種裝備方式是最接近耶穌教導門徒的方式,而且是簡單、省時和經濟的,要比直接去神學院受裝備往往更實用。

家教會模式:為根治金權腐敗提供出路

基督教發展兩千多年來,教會在金錢、權力的腐敗問題沒有根治,無法脫離「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的怪圈。尤其是基督教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後,隨著財富、權力的增大,教會領袖內心也滋長了驕傲,導致晚節不保。

很多人反思如何避免下一個趙鏞基案,往往從制度與領袖靈命層面發揮。當然,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是好的,但所謂的完善也是相對的概念,制度也是從不完善的過程中不斷學習而變得更加完善的。提升領袖靈命、個人操守是很好的,但要做到明哲保身,尤其對名牧而言也是不太容易的,畢竟人是不完美的,聖經說,「沒有義人,一個也沒有。」

其實,以前的教會領袖也都思考過類似問題,但為何沒有理想的答案?教會金權醜聞不止?因為他們都是在傳統教會模式的框架下思考!

在此,請深思前面簡述史島家教會兩大特色,希望可以為從根本解決金權腐敗指明一條出路,因為家教會的獨特性不給權力紛爭和金錢腐敗有任何可乘之機。從模式來看,家教會是有別於傳統教會的,但這個新約時代最盛行、由耶穌親手創立的教會模式值得受到推崇。

耶穌是家教會的真正設立者

約翰福音第一章記載說,安德烈和約翰聽到施洗約翰的見證後决定要跟從耶穌,于是他們便開口問耶穌「拉比,在哪里住?」結果耶穌回答說,「你們來看。」然後就把他們帶到自己住的地方,大家開始同住,一起生活。

對于這段經文我曾默想了好久,耶穌爲何要把兩人帶去「看」自己的家?從物質的層面來講,耶穌的家有何可看的呢?其實耶穌一生清貧,祂用「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却沒有枕頭的地方。」來形容自己的簡樸生活。而且耶穌四海為家、隨走隨傳。既然如此,耶穌讓决志跟從祂的人去祂家看什麽呢?「看」了耶穌的家後,門徒為何有感動要獻身事主?

很顯然,耶穌給門徒看的不是房子的內外裝璜,而是自己的言行舉止、實際生活,這才是真正吸引門徒的地方。

更要注意的是,從這段經文可以發現耶穌傳揚福音是從開放自己的家開始做起的,讓信徒通過家庭生活更深入地瞭解自己。可以說,耶穌開放自己的「家」做教會,即最早的家教會模式。

十年前,我在紐約史德頓島開始了華人家教會,經過這些年來的摸索和實踐,我對家教會的理念及其運作有更深的理解,更加確信推動家教會運動乃是神的心意。

研究世界基督教會繁殖運動的知名學者David Garrison在他的新書《教會繁殖運動》中指出,「幾乎所有的教會復興、繁殖運動都經歷了家教會的階段,而掌握家教會運動方向盤的就是普通信徒。」

然而不容置否的是,很多從家教會起步而逐漸壯大的教會因財力充足等因素向傳統教會模式傾斜。如今面對趙鏞基案,我希望大家從教會模式這個深層次的問題去反思。最後不妨換一個思考,除了家教會外,是否還可以找到一條根除金權造成的腐敗的路呢?

作者楊彰興為北美華人家教會先行者、紐約史德頓島家教會創辦人

相關文章

回歸初代教會的模式:改變世界從家庭開始(一)(二)(三)(四)

專訪楊彰興醫師:家教會常見問題解答(一)(二)(三)(四)

從耶穌基督看「全人的奉獻」

從聽道到行道:史島家教會打造全新信息分享模式

以父母的心腸來牧養:漫談史島家教會獨具一格的家長制度

效法耶穌基督學作「簡單的基督徒」

恒久操練信、望、愛 讓天國臨到我們心裏

淺析在中國大陸發展家教會模式的必要性

傳統教會與家教會的抉擇

從林書豪熱反思打破傳統傳福音模式必要性

反思水晶大教堂破產事件:建堂?植堂?殖堂?

楊彰興對談曾保羅:家教會關乎宣教大使命的成敗

像主那樣受苦:通向天國的階梯

楊彰興:林書豪的魚和熊掌能兼得!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