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故事、蘇美爾傳說與希臘神話之差異

2014 四月 30日, 星期三 9:35

作者:余創豪

人類具有神的形象

聖經《創世紀》說,人類是按照神的形象所創造的,並且上帝賦予人類管理動物和地球的權力與責任。聖經《詩篇》第八篇詩意地表達了人類的尊貴地位:「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點,並賜他榮耀尊貴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萬物,就是一切的牛羊,田野的獸,空中的鳥,海裡的魚,凡經行海道的,都服在他的腳下。」

聖經所說又有什麼特別之處呢?有人可能會認為,聖經作者只是利用宗教去提高以色列人的地位,就像中國人說皇帝是天子,中國人是龍的傳人。但《創世紀》第一章說上帝創造了人類,這意味著所有人類,而不只是以色列人,這種人類的尊嚴適用於所有人,而不只是一個特定的統治階級或國家。更重要的是,聖經起源於古代近東文化,但其他古代近東民族對神人之關係的概念卻跟聖經非常不同。

蘇美爾人的神話:人令神無法入睡

蘇美爾是古代近東之美索不達米亞(今天的伊拉克)最早的族群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在公元前三千年,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之間形成了密切的文化共生,阿卡德和蘇美爾人的神話解釋了神如何創造世界和人類。有些反對基督教的作者引用這些神話去否定聖經的原創性和獨特性,例如很多年前香港作家何永坤在《瞧!這個基督教》一書中便曾經討論這一點。不過,這些作者忽視了在這些神話傳奇中,眾神只是利用人類謀求自己的利益。

Like Us on Facebook

根據阿卡德和蘇美爾人的神話故事,眾神分為兩類型:優越的神和次級的神。蘇美爾最優越的神是阿努(Anu),恩利爾(Enlil),和恩基(Enki),恩利爾分配次級神去幹農活勞動,和維修河流與運河,但捱過四十多年的苦工之後,小神生厭而反叛,拒絕再做艱苦的勞動,於是恩基建議創造人類來代替小神去做工。然而,人類迅速繁殖,造成人口過多和環境嘈雜,恩利爾因為無法入睡而越來越惱火。於是他便決定摧毀人類,他把瘟疫、乾旱、飢荒降在人間,但它仍然無法阻止人類繁衍,恩利爾睡不好覺,最後決定以洪水毀滅人類。

许多作者見到蘇美爾洪水傳說和創世紀挪亞方舟故事的相似性,便斷言聖經複製了蘇美爾人的神話,但其實兩者之間有一個巨大的差異。在聖經中,上帝向世界發出洪水,是因為人類罪惡滔天。但在蘇美爾的洪水故事中卻沒有道德元素,恩利爾想毀滅世界,只因為人太多太吵,他睡不好覺。在這個神話中,人類沒有尊嚴可言,我們只是眾神的僕人,甚至是奴隸,我們存在之目的並無深刻的意義。

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和潘多拉的盒子

人們公認西方科學和哲學的起源是古希臘文化,有趣的是,一方面古希臘人高度推崇人類的理性,但另一方面,在希臘眾神眼中,人類幾乎一文不值。在希臘神話中,人類的創造者是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他不僅創造了人類,還從眾神那裡偷火給人類,為人類帶來了文明,神很生氣,因為人類學會了如何使用火,促進了文化的進步。為了懲罰普羅米修斯的所謂「罪過」,眾神之首宙斯判處他承受永恆的折磨,普羅米修斯被捆綁在一塊岩石上,每天一隻老鷹來吃掉他的肝臟,但之後​​他的肝臟重新生長起來,第二天普羅米修斯再遭受同樣的折磨。

除了懲罰普羅米修斯,宙斯也不放過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厄庇墨透斯(Epimetheus)。宙斯派潘多拉(Pandora)會見厄庇墨透斯,當他們相見的時候,潘多拉向厄庇墨透斯獻上了一份宙斯送來的厚禮,儘管普羅米修斯已經警告過弟弟,厄庇墨透斯仍接受了禮物。潘多拉傳送的東西是一個美麗的容器,宙斯告訴她,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要打開它。但在好奇心驅使下,潘多拉終歸打開了禮物,原來這容器收藏了所有惡魔和精靈,他們逃脫之後便在世界各地散播,為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潘多拉趕緊關閉容器,結果只有一個精靈沒有逃脫,他就是「希望」。換句話說,在人類社會中,我們只有痛苦,而沒有任何希望。潘多拉害怕宙斯會發怒,但她的擔心是多餘的,宙斯當然沒有懲罰潘多拉,因為他知道這必會發生,他只是利用潘多拉去搞砸人類。其後「潘多拉的盒子」變成一個成語,意思是所有邪惡和麻煩都是一發不可收拾的。

宙斯是一個怎麼樣的神?這個神不希望見到人類文明的進步,於是用潘多拉的盒子令世界陷入困境,而普羅米修斯永遠受苦,他的所謂罪惡是為了幫助人類。雖然聖經也說上帝用災難來懲罰人類,但好像蘇美爾神話一般,潘多拉盒子的故事也沒有道德教訓。所有惡魔進入了世界,不是因為人類做錯任何事,而是因為宙斯不喜歡人類用火發展文明。

結語

恩利爾和宙斯對人類沒有好感,在恩利爾眼中,人類只是可供消耗的僕人,宙斯則想永遠保住自己的霸權和獨裁。也许這些故事反映了當時統治階級的心態,在國王和貴族的眼裡,人民是奴僕,統治階級必須永遠令僕人無知和卑微。许多人說,聖經神話僅僅是古代的许多神話傳奇之一,但是,為什麼聖經在许多方面卻如此鮮明而獨特呢?在蘇美爾和希臘神話中,我們看不到「人類是按神的形象所創造」,「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等說法。事實上,聖經的這些概念已經成為西方道德準則的基礎,如果人類只是物質、高級的動物、複雜的機器,使用人類和使用工具又有什麼分別?為什麼我們要堅持應該把人當作目的,而不是手段呢?最終極的理由是:人類有不可剝奪的人權和尊嚴,因為我們具有神的形象!

作者簡介

余創豪是美國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教育心理學博士及哲學博士,現任 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心理學系副教授和大學統計顧問,其研究範圍包括心理測量,跨文化比較,宗教心理學,量化分析之哲學基礎,先後發表了七十多篇學術論文和多本學術著作,如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Causal inferences and abductive reasoning.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