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信仰是「終極報復」嗎?
美國作家普拉茲(David Plotz)曾在一本書中,採取直覺的方法分析舊約聖經,他完全沒有採用任何資料,企圖在沒有任何「歷史包袱」之下發展出嶄新角度,普拉茲認為:舊約的神手段殘酷,例如吩咐約書亞率軍屠殺迦南地原住民。有趣的是,研究進化心理學的羅拔萊特(Robert Wright)在《神的進化》(Evolution of God)中,也對舊約聖經的傳統觀點提出挑戰,但他的進路卻跟普拉茲大相逕庭,萊特採納了大量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考古學、宗教學、心理學的資料。
萊特指出:考古資料顯示約書亞並沒有率領以色列人消滅迦南地原住民,舊約聖經的宗教並不是平地一聲雷爆發出來,並不是以色列人以新的信仰取代原住民的宗教,相反,以色列人其實是迦南原住民之一,其一神宗教是逐漸由迦南的多神宗教「進化」出來的。舊約記載的所謂異族神靈「巴力」,可能是出自本土。後來以色列遭受到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入侵而國破家亡,猶太人要維持自己有別於外邦人的身分,於是發展出「耶和華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的觀念,簡單地說,一神信仰是對外國文化的「終極報復」。
萊特「宗教進化論」的証據之一,是關於神的名字,這說法是基於「JEDP四底本說」(又稱為「文本假設」 Documentary hypothesis)。十九世紀德國聖經學者威爾浩生(JuliusWellhausen)綜合了前人理論,提出舊約的摩西五經乃由四個不同底本組成,那就是耶和華典(Yahwist source)、伊羅因典(Elohist source)、申命記典(Deuteronomist)、祭司典(Priestly source)。萊特質疑:為什麼聖經作者一會兒稱呼神為「耶和華」,一會兒又稱呼「伊羅因」呢?這不是會擾亂讀者嗎?他提出了一個解釋:在舊約聖經存在之前已經有兩個或以上的宗教傳統,希伯來人將其他宗教的傳統混合起來,以致在名稱上發生混亂。
Like Us on Facebook
耶和華:我就是我
萊特以神的名字來作為支持舊約聖經信仰源自迦南地本土宗教的說法,但其實從神的名字,也可以看出舊約信仰在性質上與迦南宗教南轅北轍。聖經《出埃及記》記載神呼召摩西領導希伯來人離開埃及,「摩西對神說:『我到以色列人那裡,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神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他們若問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那自有的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中文聖經翻譯的「自有永有」未免過於複雜,簡單地說,當時神回答:「我就是我。」(I am that I am)但為什麼神故弄玄虛、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呢?
回顧當時近東的宗教,神靈不但有名字,而且有形象,例如主管山林的是山神,主管江河湖泊的是水神,人們認為若果知道神的名字,就可以控制那個神。眾所周知,舊約聖經一開始已經禁止為神雕刻偶像,原因之一是不容许將神「有限化」,降格成石頭、木頭、禽獸或者人的形象;其實,冠與一個不當的名字在神頭上,是另一種「有限化」、「偶像化」。
「耶和華」並不是一個傳統宗教意義的名字,而是表示上帝作為之名詞,「耶和華」(Yahweh)與希伯來文的動詞「hayah」大有關係,其意思是「我將會」(to be)。「我就是我」引伸出「我將會是我」(I will be what I will be),這是說神的特質從行動中顯現出來,例如《出埃及記》說神出手之後(如降下十災),以色列和埃及便「應知道我是耶和華」。
《創世紀》又記載了一段人和神摔跤的故事,有一次一個名叫雅各的人在路上遇上一個神祕人,那人和雅各摔跤,直到黎明。那人見自己勝不過雅各,便將雅各的大腿窩摸了一把,雅各的大腿窩正在摔跤的時候就扭了。那人說:「天黎明了,容我去罷!」雅各說:「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那人說:「你名叫甚麼?」他說:「我名叫雅各。」那人說:「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雅各問他說:「請將你的名告訴我。」那人說:「何必問我的名?」於是在那裡給雅各祝福。」
其實,當「那人」說雅各「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時,他已經暴露了身分,雅各為什麼要繼續追問他的名字呢?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在古代近東的宗教習俗中,每個神都應該有一個名字,那麼,雅各要知道祝福者是誰,看來是合情合理,但「那人」卻很不禮貌,沒有說自己是「齊天大聖」,或者是「關聖帝君」,反而說:「何必問我的名?」。總括來說,摩西和雅各的經歷,都說明了希伯來人對神的觀念,與當時流行宗教截然不同。
結語
從某個角度來看,萊特說「神的進化」也是有點道理,如果將「進化」籠統地解釋為「轉變」,那麼,事實上人類對神的認識隨著時代而改變,畢竟,新約聖經對神的描述比起舊約聖經更加深刻,天主教會在一九六二至六五年梵蒂岡二次公教會議之後,對神的理解跟從前很不一樣。可是,如果將「神的進化」等同於人類創造神的觀念、等同於「造神運動」,這又是另一回事。
平心而論,萊特所說也沒有多大新意,「JEDP四底本說」和其他聖經批判理論,在十九世紀已經開始發展。前天主教修女凱倫阿姆斯特朗(KarenArmstrong)在十多年前撰寫過《神的歷史》一書,《神的歷史》與《神的進化》有類似的主題,那就是:神的觀念經過歷史演變。
在《神的進化》中,萊特還引用了進化心理學、博奕論(Game theory)來解釋希伯來人怎樣逐漸改變對神的觀念,不過,筆者不可能在這篇短文裏面逐一討論,請讀者留意「余創豪」未來的文章罷。我是凡夫俗子,當然有名有姓。
作者簡介
余創豪Chong Ho (Alex)Yu是美國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教育心理學博士及哲學博士,現任 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心理學系副教授和大學統計顧問,其研究範圍包括心理測量,跨文化比較,宗教心理學,量化分析之哲學基礎,先後發表了七十多篇學術論文和多本學術著作,如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Causal inferences and abductive reas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