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入台150年輸出少 引入港「宣教通職」望扭轉逆勢

2015 一月 15日, 星期四 22:36

今年是福音入台灣150週年,基督教的發展和貢獻有一定的碩果,成績不論是教會或基督徒數量都比香港教會多,在傳福音、海外植堂或宣教都有一定的果效,但在差傳事工上卻「未到位」,因此台灣與香港差傳事工會合作,在台開辦「挑戰視野」宣教教育訓練課程,傳遞差傳教育的火炬。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有40年歷史,在聯合差會機構和教會堂會、推動差傳教育、培訓栽培宣教士、關顧宣教士子女等都有較前端的經驗。他們在台推廣的三套課程在2004年開始在香港堂會間推廣,裝備的信徒數千。

而引入台灣的課程分別是「挑戰視野」(N-vision)、「把握時機」(Kairos)和「宣教心視野」(Perspectives),課程共8小時,透過「差傳聖經」、「宣教歷史」、「文化跨越」、「生命策略」四個方向能幫助信徒建立差傳視野,可謂宣教的「通識課」。

台灣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調查,在2012年時,包括差會、堂會及教派從台灣受差到海外的宣教士有552人。但是同年韓國有39個宗派及214個宣教機構差派出超過2.5萬名宣教士,而香港1300 間華人教會也有近半教會有常設的差傳活動,由此比例看來,台灣教會跨文化差傳的投入程度偏低。

Like Us on Facebook

台灣的聯合差傳事工促進2012年的「台灣文化宣教調查報告」發現,在回卷統計的552位台灣宣教士中,當中大部份由教派差出(181人)及堂會差出(218人),僅178人由台灣19個差會差出。此外,台灣差傳機構大部份是西方國際差會,至少12個,本土差傳機構僅6個,而且機構同工人數相當少,後勤支援不足。此外海外近文化宣教士佔約3成5,海外跨文化宣教士則佔6成。

調查又發現,差傳機構的事工果效遜於堂會。差會多表示台灣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意識薄弱,普遍缺乏差傳的認識,對差會和宣教士的合作關係也認識不足;此外差會年輕宣教者少,差會亦缺乏經濟支援、行政及推廣的人手等,令台灣差傳機構停滯不前。

但另一邊廂,台灣堂會差傳成績卻相當不俗:半數受訪堂會有專責單位負責跨文化宣教,給宣教士的經費支持亦相對高得多。令人驚訝的是4成6堂會有明確的未來三年宣教計劃,而且跨文化事工亦相當豐富強勁,例如包括10年10國、在中亞中東建立宣教據點、推動差傳教育、於吳哥窟建立教會、加強海外大陸人士事工、發展印尼加里曼丹客語事工、建立宣教關懷中心、加強本地外籍人士事工、災區重建、中亞回教地區短宣、差派更多短宣隊、支持宣教團隊、加強宣教禱告會、蒙古雙語福音等等。

雖然2012年調查結果看來差傳果效不俗,但當時台灣教會仍缺乏整全的跨文化差傳的統計,故此2014年,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再破天荒進行了「跨文化宣教電話普查」,向全台逾4千間教會訪查跨文化宣教的情況,得出更全面的差傳統計數據。

結果發現,台灣至少有524間教會有差派「跨國異/近文化」及「本土跨文化」的宣教士,堂會參與差傳的比例是七比一,即平均每7間教會及超過2000名信徒才有一名受差的跨文化宣教士,比起韓國已差出2.5萬名宣教士可謂九牛一毛,仍需努力。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