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報」觀念失效 大陸時評員:中國人亟需信仰

2015 一月 20日, 星期二 21:40

中國變富強,心靈貧乏頓成最大問題。(圖:路透)
中國變富強,心靈貧乏頓成最大問題。(圖:路透)

現今中國正處於信仰缺失的年代,只有一億多人真正信仰各種宗教,造成許多人內心的空洞,社會問題應運而生。針對此現象,國內新聞評論員白岩松和前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在《中國,再啟動》一書中發表各自的想法,試圖為中國人尋求出路。

白岩松︰信仰的核心是敬畏

中國時評員白岩松
中國時評員白岩松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温飽問題已得到解決,經濟也趨向穩定發展。白岩松認為,今天的中國要解決的,是「關係」的問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與自己內心的關係。

白指出,人們缺乏信仰是造成各種焦慮和痛苦的主因。信仰的核心是敬畏,也是對罪惡的克制,當人們失去敬畏的心便受慾望所支配,只追求利益,不顧他人,造成今天人人互相傷害的惡性循環。

Like Us on Facebook

過去,中國人的基本信仰是「善有善報」,但這一套早為大多數人所摒棄。他鼓勵中國人要「尋找屬於中國人的信仰」,讓自己安定,進而感染他人,不然,「沒信仰恐怕就無幸福」了。

龍永圖︰信仰是生活的願望

龍永圖從另一角度談論信仰,指信仰是人的願望,能賦予人生活的動力。就如老一輩曾經歷戰爭,國家命運因而成為他們的「信仰」。在他看來信仰是很具體的目標,人生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信仰」支持著。他認為今天年輕人會感到痛苦,很多時是因為自己或身邊人把目標定得過高所致。

白和龍的見解,正反映出許多中國人對信仰的理解︰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他呼籲人們信仰一些美好的事物,就如古人相信「善有善報」一樣。

對於白和龍的講法,大陸基督教報章《基督時報》評論指他忽略了信仰必定有「根源」,古人相信「善有善報」,是由於他們有敬天的精神,相信世上有負責審判的那一位存在。

就基督教的觀點而言,上帝造人不單給人肉體,也有靈魂。白指出人們在滿足物質需要後應相信友情等美好事物,這正是靈魂之事。但問題是縱然找到美善的信念,人卻未免掙扎於「知善卻不能行」之間。講到底,我們需要的始終是能夠支持我們在世俗試探中堅守美善的真正信仰。

另一方面,《時報》又指龍永圖的主張其實只是人對理想的追求。這當然很重要,但今天年青人正面對世界上不同文化與價值觀的衝擊,這並不是滿足個人願望就能解決的問題。

人們需要的,是有明確定義、完整系統的宗教信仰,並在尋求真理的過程中,讓內心的空洞得以填補。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