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長沈祖堯:社會必須明白年輕人為何憤怒了!

2015 一月 21日, 星期三 20:44

被譽為「最佳大學校長」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表示,世界及社會結構性的資源不公,造成了年輕一代裡頭的不安感,促社會了解年青人的心情,明白他們為何「憤怒了」。

沈校長自2010年12月就任中大校長以來一直深受學生愛戴。他作風親民,常在各類活動中與學生打成一片。但其實他在被推薦為校長前已經在不少場合中表達對年青人的信任和同情。

昨日(21日)沈校長在中大「校長網誌」中發表一篇「年輕人為何憤怒」的文章,把到自己讀完托瑪‧皮凱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後對世界及社會的狀況憂心忡忡。

他引皮凱的觀點指,財富分配不均情況越來越嚴重,社會的資本增長遠高於個人的經濟收入增長。最令人擔憂的是,資本增長累積在社會最上層的人手上,大部人的收入遠遠追不上財富增長,造成嚴重的貧富懸殊。皮凱認為如不正視及改變現狀,世界將無可避免爆發大衝突。

該書指出,全球的資本在18世紀工業革命後開始出現重大增長,在歐洲國家殖民化、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二次大戰的經濟調整下出現財富不均情況,中產階級形成。過去50年間已發展國家巿場自由化、經濟不干預政策亦令貧富更形懸殊。今天不少已發展國家的大眾對於嚴重制度化不公的不安演烈,公眾的不滿日益增加。

Like Us on Facebook

沈校長轉而談及剛受「佔中」困擾的香港社會。他指出,隨著香港製造業消失、房地產業火熱,人口貧富兩極化現象越來越。過去香港50至70代表,貧窮家庭「努力讀書—考入大學—發展事—儲蓄投資——美滿生活」的公式已行不通,現實是大學生不保證能有好職位,勸奮工作者未必有成功一天;年輕人大部份工資要用來供樓或交租,中學生或副學士畢業生更難得基本合理的生活。

對年青人來說,買房、儲蓄、結婚、生子變得遙不可及,社會不公義激發年青人憤怒,他們開始追尋資源平均分配、保護弱勢群體,渴求社會「公平」,不論它的意義是什麼。

沈校長指,政府的措施諸如興建更多資助房屋、年青企業家創業基金等無助解決問題根本,他促社會能聆聽及了解年青人的憤怒。他結語道:「我嘗試了解年輕人的憤怒。我希望社會也能聆聽和了解他們。他們需要公共政策和措施,令他們對未來重燃希望。社會必須明白,我們的年輕人為何憤怒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