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現同性家長關注小組

2015 二月 11日, 星期三 21:18

隨著同志平權運動的激烈推進,在西方社會同性伴侶共同撫養「兒女」、組織「家庭」的例子越來越普遍。但原來在香港這小小的城市,這種「家庭」也已經存在,他們並一起組織起來,成立首個同性家長的關注小組。

《南華早報》6日的生活版特寫了這個另類群體。名為「彩虹家庭」(Rainbow Families)的關注小組,成立於2013年,成員大部分是住在香港的外籍同性伴侶。至今這個小組有80多位成員,其中20個家庭是已經有孩子的,其他人則是準備生育或領養。

創辦「彩虹家庭」的兩位男同志來自美國紐約,他們的大兒子是在美國領養的,小兒子則是在香港領養的。他們表示,觀察到美國對同志家庭這概念並不陌生,所以這類家庭已漸漸可以融入社會主流,香港則相對在這方面落後。雖然自關注小組成立後的這些年來,他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同志伴侶與他們的孩子走出來,但他們認為主要的挑戰是「香港並沒有把不同種類家庭的概念列入教育範圍內」。

目前兩位創辦人已因簽證等原因返美,由另外一對來自澳洲悉尼的女同志Laura Simonsen和太太負責關注小組。她們有一位好朋友給她們捐贈精子,用人工受孕法受孕,在悉尼誕下了她們的大兒子。當她們準備在香港瑪麗醫院生第二胎的時候,立刻被醫生拒絕了。她們後來被邀請與瑪麗醫院的其他諮詢人員見面。經過她們解釋情況之後,瑪麗醫院在教育研究用途的考量下,終肯接受她們的個案。她們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因為長遠可以提升香港社會對同志家庭的認知。

Like Us on Facebook

這對女同志的經驗,為另外一對女同志Bess Hepworth 和 Kirsty Smith順利在瑪麗醫院生孩子鋪路。Bess和Kristy先後通過三藩市匿名的捐精者,前往泰國進行人工受孕,最後在瑪麗醫院生孩子。她們倆現育有一對分別是兩歲半和八個月大的兒子。她們宣稱,「感到香港人對同志及跨性別群體以至同志家庭越來越接納」。

可是,Bess指出外籍同志比較多出櫃並得到家人支持,中國人或亞洲人同志伴侶仍需要面對很多家庭壓力,因為他們得不到文化上的接納。

現時「彩虹家庭」有20%成員是本地香港人,但他們都不願意在Facebook群組裡面表露身份,只選擇定期收到會訊及電郵通知。「彩虹家庭」透露,遇到不少本地香港人長期向家人隱瞞同志身份,過著雙面人的生活。有一對男同志不敢出櫃,他們甚至已通過代母生兒育女,但卻是分開居住的。還有的為了應付父母,女同志與男同志假結婚,然後各自過自己的同志生活,這種情況並不少。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