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永恒博士剖析廿一世紀華人神學教育趨勢

2015 四月 15日, 星期三 9:18


加拿大華人神學教育協會事工主任鄒永恒撰文談廿一世紀基督教教育趨勢」。他以加北美基督教教育教授協會(Society of Professors in Christian Education)總幹事丹尼士威廉斯(Dennis Williams)在2000年10月的一次研討會上主講的《廿一世紀基督教教育趨勢》中的12點,加上華人教會的情況,提出了多個前瞻性的見解,富啟發性。

第一,「若不再重新調整方向及目標,主日學將會日趨沒落」。不少華人教會停辦主日學一方面出於師資缺乏,另一方面信徒對主日學沒興趣。他認為必須重新思考主日學的存在目的,並重新正視新一代主日學老師的培訓。

第二,「信徒參與教會聚會的時間會愈發減少」。信徒選擇性參加教會活動,甚至絕大部份只參加主日崇拜已成趨勢。華人教會亦不例外。他認為教會必須重檢如何幫助信徒將聖經真理應用於回應社會文化與潮流上。

第三,「電腦及資訊科技發展將直接影響教會培育事工」。他認為現階段,教會使用電腦和資訊科技已越來越多,但這只是第一步,要進一步發展用網絡作牧養已成當務之急。

第四,「超級教會現象(Mega Church phenomenon)仍然主導教會的運作,也同時主導信徒培育事工」。華人中的超級大教會亦越來越多,他們有一套系統化的培訓模式及統一的材料,幫助其他教會迅速增長。但他認為:「問題是,這一類『統一性』的培訓模式是否能滿足不同靈程、不同需要、及不同興趣的信徒,並有效地幫助他們成長呢?另一方面,甚麼都由教會提供,信徒會否都變成『懂吃魚、不懂釣魚』呢?今天還有多少信徒懂得自己研讀聖經並設計出查經資料來帶領小組查經呢?這方面值得我們深思!」

Like Us on Facebook

第五,「愈來愈多星期日的活動與教會爭奪信徒及慕道者」。星期天是教會活動與世俗活動百花齊放的日子,令信徒常處於兩難之間。他說為教會基本培訓事工調動到其它日子,並運用網絡作聖經班及分享平台值得考慮。

第六,「 專門性培育事工將愈發增多」。鄒博士說,基督教教育事工本包括了教會所有的培訓,但由30世紀80年代開始,兒童及青少年事工、門徒訓練、退修會、培靈會等漸漸獨立運作,令教會的培訓事工幾剩主日學或特別培訓講座。問題是,這樣令基督教教育變得零碎及缺乏系統,令培育就流於功能化,各事工部門各家自掃門前雪下,信徒的個人/全人成長,以及其它生命層面的栽培和支援,就乏人問津了。

第七,「青少年信徒培育成為教會最重要的基督教教育事工」。鄒博士指出進入21世紀時,華人教會青少年流失情況嚴重,教會越趨重視青少年信徒培訓事工。但他發現一個現象:北美不少華人教會選擇讓青少人自行發展、減少管束,結果未收顯著果效;反之一些教會崇拜信息上強調深入解經、生命轉化和生活實踐,並要求年青人委身,反而越見興旺,現象值得深思。

第八,「基督教學校的需求大增」。鄒博士指西方後現代觀念衝擊下,公立學校道德淪相對性,令不少重視傳統價值觀的信徒及非信徒都選擇將兒女帶到基督教學校中,令基督教學校需求增加。

第九,「喜歡採用家庭學校(Home Schooling)的家庭將愈來愈多,教材亦會增加」。在上述同樣情況下,不少父母選擇在家中或與鄰居一起教育兒。但這對華人教會信徒影響不大。

第十,「舊有的門徒訓練方式將不能再滿足時代的需要」。他說,後現代社會強調感性多於理性,因此「以一生為目標、以生命影響生命、理性與感性兼備的門徒生命栽培」將是21世紀教會的挑戰。

第十一,「基督教高等教育的大轉變 — 網路教學普及化」。2008年,每四個大學生,就有一個透過網上來修讀,並且網上大學課程有增無減。他指出,華人神學教育這方面走得甚慢,但是情況亦有了改變,2013年,由美國紐約神學教育中心開辦,學院設於紐約、多倫多及香港的漢語網絡神學院首度取得亞洲神學協會評檢的學術認證。但他認為雖然網上神學教育是廿一世紀的趨勢,但此方式容易令課程流於知識傳遞,忽略生命交流,因此值得深思。

最後第十二,「教會將培育會友成為同工來負起帶領事工」。教會事工事奉分工、並信徒參與牧養已成趨勢,並且教會亦著重平信徒裝備及訓練。但鄒博士認為要認真處理如何釐訂一個平信徒適合受訓成為平信徒牧者?甚麼樣的訓練內容才能叫一個平信徒成為平信徒牧者呢?平信徒牧者與受傳統神學院校訓練的牧者有何分別、如何分工等等問題,否認足以分裂甚至摧毀教會。

鄒博士多年來於北美、東南亞及中、港、台各地主領基督教教育講座、師資訓練等聚會,現任加拿大華人神學院基督教教育教授,近著有《活學、活教、建立主門徒 — 基督教教育導論》。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