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學專家科林斯DNA研究後成基督徒:相信上帝才是最合理的選擇

2015 五月 5日, 星期二 22:14

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S. Collins)。
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S. Collins)。

曾被任命為價值30億美元的「國際基因組計劃」負責人、現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院長的遺傳學家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S. Collins),在2004年當他完成了33億對核苷酸的測序後,驚覺上帝對每樣生物設計的精細和完美,由此催生他對信仰更加的追求和認識。

早前科林斯向媒體表示,過去他一直認為信仰是建立在純粹的情感和無理的爭論之上,然而現在對於神存在的合理性,人們可以有非常堅定的實例,並坦言自已早先作為無神論者的說法「我知道沒有神」是最不可辯護的。

科學與信仰的契合

這項被吹捧為當時「最負盛名的科學工作之一」的基因組計劃不僅為某些遺傳性疾病帶來了治愈的希望,而對科林斯而言,DNA分子順序的精細完美,從最基本的層面來看就是一個奇跡。他告訴《國家地理雜誌》,在遵循精確的數學公式法則和複雜性之下,任何一位開明的觀察家都會被迫承認所有這一切的背後必定是有個「必定存在的」,這是在可以用科學闡明的道理之外。

Like Us on Facebook

他在2006年的書《上帝的語言》(The Language of God)中寫到了自己的想法,生物學、天體物理學和心理學都支持對上帝的信仰。翌年,他更創辦了BioLogos,彙集了追求科學和信仰統一的科學家們。

他指出一旦正確地被理解和尊重,科學與信仰其實是可以相互豐富和補充的,比如:為什麼會有物質、人們為什麼存在等科學無法回答的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信仰正是為找到答案提供了更好的途徑。對他的信仰來說,「道德律」尤為重要,在他成為信徒28年之後,道德律才成為形如神的最強路標。

萌生對信仰的好奇

科林斯成長於一個不可知論的弗吉尼亞州家庭,自醫學院畢業後他形容自己是一位成熟的無神論者。但他的信仰隨後因為一位病人受到了質疑,也開始意識到自己不知道所信仰的是什麼,當聽到別人在就宗教和信仰是一種迷信的說法進行爭論時,他卻打量「這可能就是我所相信的。」

畢業於耶魯大學研究生院的科林斯說,他對於宇宙中的一切幾乎都可以用一個「二階微分方程」來描述感到十分驚訝。在獲得量子力學的學位證書後,他投身藥學,並看到有人患了絕症沒有不責怪上帝,相反信仰似乎給了他們力量,改善了他們的癥狀。「他們有可怕的疾病,但他們並不會逃避,相反,他們依靠神,依靠他們的信仰,把信仰作為安慰和信心的來源,」他坦言不知何故,但卻引起了他對信仰的好奇。

動搖對於信仰上帝的假設

因此,科林斯做了一個決定,在真正的了解信仰是什麼之前,拒絕世界上任何關於信仰的觀點,而作為一名科學家,沒有數據就不應該做出決定,於是他開始讀C.S.路易斯的《返璞歸真》(Mere Christianity)。他說,那並不是容易或有趣的閱讀,那是痛苦的,結果是他對於信仰上帝的假設動搖了。 

他說_也之所以開始信仰,是因為覺得它是有道理的、合理的,因為當以數據呈現出來時,它是最合適的選擇,對他而言這是一個新的概念。27歲的科林斯在對神的質問上掙扎數月後,最終找到了答案。有一天,當他徒步在喀斯喀特山脈旅行時,感受到上帝創造的偉大,他向着神回答「是」。那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自言自己再也沒有回頭。

確認成為一名信徒

然而一開始,分享自己的信仰對他來說並不容易。像大多數科學家一樣,以精神世界觀的方式接受某些東西,會被人認為有些服軟,不符合科學家應有的對待所有事物「拿出數據」的態度,但現在,他對信仰是如此開放,以至於他開始與無神論者爭辯。

對於在某個時刻確實認定自己成為了一名信徒,科林斯坦言內心經過兩年的掙扎,逐漸得出結論,相信神才是最合理的選擇,但是對於要否跨出這一步的掙扎,他說在一個美麗的秋日,在西北登山時,在他心中比平時更加清晰了,因為沒有了往常的分心,因為他覺得再也無法抗拒。就在那一天他成了一名信徒。

2005年,科林斯與基因組的同事克萊格•凡特(Craig Venter)一起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和哈佛大學公共領導力中心(Center for Public Leadership)提名為「美國最佳領袖」。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