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段琦談「基督教」和「中國化」﹕神學與文化整合是出路

2015 六月 25日, 星期四 4:11

中科院研究員段琦。(圖:網絡)
中科院研究員段琦。(圖:網絡)

近年內地三自教會建築物屢遭拆毀,喚起全國信徒對宗教施壓之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段琦最近發表《對基督教中國化的幾點思考》,表示為了消除基督教乃西方排華勢力的誤解,內地教會、學術界以至中央政府皆需致力將神學與中國文化整合,從而修補教會與社會的關係。

中共擔憂教會致社會不穩

段琦說,基督教中國化並不是要把基督教的根本信仰和教義加以改造,而是在保持基督教根本信仰的前提下融入中國社會,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為廣大中國人接受。

她舉出兩個例子,說明基督教中國化的必要性。第一,2010年曲阜建新教堂時,遭到一批儒家學者的反對,尤其以蔣慶為代表的一批人,他們擔憂「洋教」要征服中國,想要改變中華民族的民族性。第二,最近浙江拆十字架這一事件,反映政府擔憂基督教的發展會導致中國不穩定,尤其是近年來一些人誤以為基督教與西化滲透或敵對勢力緊密相連。

段琦從實踐和神學兩個層面,探討中國基督教是「基督教在中國」,還是「中國的基督教」。她認為在實踐層面,特別是基層教會已經實現了「中國化」。很多農村和基層信徒從未與洋人打過交道,他們以中國傳統思考處事。「例如在河南,我搜集了四五百首靈歌,內容是宣揚孝道,處理婆媳關係,妯娌關係,孝順父母等等,與儒家文化密切相聯。」

Like Us on Facebook

至於神學層面,段琪表示中國基督教的神學主要從歐美引入,神學本色化並未達到二三十年代的水準。「那個時代『非基運動』風起雲湧,一批中國基督徒對發展本土基督教深入探討。今天中國教會應該發揚這些優良傳統。」她認為教牧不應受基要派思想的禁錮,視外界或其它宗教為魔鬼,反要突破思想框框,包容中國文化以至其它宗教,發揚基督的愛,處理與中國文化和中國社會的關係。

極左思潮阻礙神學發展

對於人民仍拿舊觀念來看中國的基督教,段琦認為這與宣傳不足有關,譬如很多書籍還在灌輸基督教和帝國主義的聯繫。而政府部門亦為免擴大基督教的影響力,因此甚少提及基督教對中國社會的貢獻。「這些極左思維與行動不利發展本土基督教,阻礙教會融入中國社會。當基督教被社會孤立,又怎麼能切合中國處境呢?」

因而她認為除了中國教會,學界和政界也有責任協助中國教會早日實現目標,尤其在神學思想上;而社會亦應為基督教中國化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不要打擊熱誠基督徒。特別是儒家學者應對基督徒提倡學習《論語》等持寬容心等等。

精選